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长顑颔以何伤怎么读?——解析古语发音与文化意蕴

作者:im 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阅读:61 评论:0

"长顑颔以何伤"怎么读?——古语发音探析与文学解读

长顑颔以何伤怎么读?——解析古语发音与文化意蕴

文章正文

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或古语表达,quot;长顑颔以何伤",这句话不仅字形复杂,读音也令人困惑,这句话究竟怎么读?它的含义是什么?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本文将详细解析"长顑颔以何伤"的发音、出处、含义及其在古典文学中的运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古语表达。

一、"长顑颔以何伤"的读音解析

我们需要拆解这句话中的每个字,明确其现代汉语拼音及古音可能的变化。

1、长(cháng / zhǎng)

- 此处"长"应读作cháng,表示"长久、经常"的意思,若读作zhǎng,则指"生长、长辈",与文意不符。

2、顑(kǎn)

- "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现代汉语拼音为kǎn,意为"因饥饿或忧愁而面容憔悴",在古代文献中,它常与"颔"连用,形容人因困苦而面容枯槁的样子。

3、颔(hàn)

- "颔"读作hàn,指下巴或点头的动作,在"顑颔"一词中,它指面容憔悴的状态。

4、以(yǐ)

- "以"是文言虚词,表示原因或方式,读作

5、何(hé)

- "何"是疑问代词,读作,相当于"为什么"或"怎么"。

6、伤(shāng)

- "伤"读作shāng,意为"悲伤、伤害"。

整句读音:cháng kǎn hàn yǐ hé shāng

**二、出处与文学背景

"长顑颔以何伤"出自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楚辞的代表作之一,原文相关段落如下:

>"长顑颔亦何伤,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1. 屈原与《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谗言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他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个人遭遇的悲愤。

**2. 句意解析

"长顑颔以何伤":即使长期面容憔悴,又有什么可悲伤的?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只要我的内心确实美好而坚贞。

这句话体现了屈原的高洁品格,即使遭受困苦,仍坚守信念,不为外物所动。

**三、字词详解与文学意象

**1. "顑颔"的意象

"顑颔"(kǎn hàn)形容人因忧愁、饥饿或困苦而面容枯槁的样子,在《离骚》中,屈原用这个词表达自己因政治失意而憔悴的状态,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理想,不屈服于现实。

**2. "何伤"的哲学意味

"何伤"即"有什么可悲伤的",体现了屈原的豁达与坚定,尽管现实艰难,但他认为只要内心纯净,外在的困苦并不值得忧虑。

**3. 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关联

儒家:强调"士不可不弘毅",屈原的坚守与儒家"杀身成仁"的精神相通。

道家:庄子主张"安时处顺",而屈原虽困苦却不改其志,展现了另一种精神境界。

**四、后世影响与引用

"长顑颔以何伤"在后世文学中常被引用,表达士人的坚贞与不屈。

1、杜甫在《梦李白》中写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暗合"顑颔"之意。

2、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展现了类似的豁达精神。

**五、现代应用与启示

1、文学研究:理解古语发音有助于准确解读经典。

2、人生哲理:屈原的精神对现代人仍有启示——面对困境,坚守本心比外在荣辱更重要。

3、语言学习:生僻字的掌握能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长顑颔以何伤"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通过解析其读音、出处及含义,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离骚》,也能从中汲取面对逆境的力量,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古典表达,并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全文约1200字)

关键词总结:长顑颔以何伤、读音、屈原、《离骚》、古典文学、生僻字解析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020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