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飞鸟之古称考

作者:im 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阅读:59 评论:0

一、飞鸟之雅称溯源

飞鸟之古称考

飞鸟之谓,自古有之,然其称谓之雅,实非"飞鸟"二字所能尽述,考诸典籍,飞鸟之古称,或曰"翔禽",或曰"羽客",或曰"天禽",皆有其深远之意蕴。《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雎鸠"者,即飞鸟之古称也,古人观鸟之态,察鸟之性,每以雅称代之,不直呼其名,此乃中华文化含蓄蕴藉之体现。

《说文解字》释"鸟"字云:"长尾禽总名也,象形。"然细究之,飞鸟之古称实有数十种之多,各有其特定所指。《尔雅·释鸟》篇详载各类飞鸟之古称,如"鹄"即天鹅,"鸿"乃大雁,"鸢"为老鹰,"鸱"指猫头鹰,此等称谓,非但指其形貌,更寓其品性于其中,如"鸿鹄"并称,喻志向远大;"鸢飞戾天",状其勇猛高飞之态。

古人称飞鸟,尤重其飞翔之态。《楚辞·九章》有"鸾鸟轩翥而翔飞"之句,"轩翥"即高飞之意;《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鹏"乃传说中巨鸟,其飞之壮,令人神往,飞鸟之飞,古人或以"翔"称之,或以"翥"名之,或以"翩"状之,字字皆有其独特韵味。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飞鸟之古称常与季节、方位相联。《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鸿雁来";"仲秋之月,鸿雁来",古人观鸟之迁徙,知四时之变,故飞鸟之古称亦含时序之意,东方称"青鸟",南方谓"朱雀",西方名"白鹤",北方曰"玄鸟",此皆飞鸟之古称与方位相配者。

二、典籍中的飞鸟雅称

稽古验今,典籍中飞鸟之雅称不胜枚举。《诗经》三百篇,言及飞鸟者七十余处,其称谓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周南·葛覃》),此"黄鸟"即黄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邶风·燕燕》),"燕燕"乃燕子之昵称,诗人们不直呼鸟名,而以叠字或修饰语称之,使飞鸟形象更显生动。

《楚辞》中飞鸟之古称尤具神韵。"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离骚》),"鸾皇"即凤凰之类;"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九叹》),"孔雀"古亦称"孔鸟",屈原以神鸟喻己之高洁,飞鸟之古称在此已非单纯名物,而升华为精神象征。

汉赋之中,飞鸟古称更显铺陈之能事,班固《两都赋》有"玄鹤白鹭,黄鹄鵁鶄"之句,八种飞鸟并提,各具其名;张衡《西京赋》云"凫鹥鸿雁,朝发河海","凫"即野鸭,"鹥"为鸥鸟,赋家们罗列飞鸟古称,既显博物之志,又展文采之华。

魏晋诗文,飞鸟古称趋向清雅,陶渊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众鸟"泛指;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鸣禽"即会鸣叫之飞鸟,此时飞鸟古称已从具体专名转向意境营造,更重其神而非其形。

唐宋诗词,飞鸟古称臻于化境,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白鹭"皆飞鸟古称;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鸟"字虽简,然与全诗意境相融,反觉其妙,至宋代,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咏白鹅,飞鸟古称已成为诗人抒怀之媒介。

三、飞鸟古称的文化意蕴

飞鸟之古称,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周易·说卦》云:"离为雉","雉"即野鸡,象征文明;"巽为鸡",家禽亦属飞鸟之列,八卦配飞鸟,可见其在古人世界观中之重要地位,凤凰、青鸾等神鸟古称,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飞鸟古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庄子·齐物论》言"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嗜鼠","鸱鸦"并举,喻指各有所好;《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好鸥鸟","鸥鸟"成为纯真无诈之象征,古人通过飞鸟古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古代礼制中,飞鸟古称有其特殊含义。《周礼·春官》载"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祭祀用"六禽",包括雁、鹑、雉等,各有其古称。《仪礼·士相见礼》规定士人相见执雉为礼,"雉"取其守节而死之意,飞鸟古称在此已融入礼制文化之中。

飞鸟古称还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趣味。《历代名画记》载顾恺之画云"画冠鹤于扇,观之若活","冠鹤"即丹顶鹤;宋徽宗《芙蓉锦鸡图》中"锦鸡"古称"翬",取其羽毛华美之意,艺术家们选用飞鸟雅称,既显其学识,又增作品之文气。

四、飞鸟古称的现代价值

今人阅读古籍,常困于飞鸟古称之辨识,如《诗经》中"鹑之奔奔"、"鹳鸣于垤",若不晓"鹑""鹳"为何鸟,则诗意顿减,故研究飞鸟古称,实为理解传统文化之钥匙,近人郭沫若著《甲骨文字研究》,考"凤""燕"等字;今人编《古代汉语词典》,亦详注飞鸟古称,皆为传承此一学问。

飞鸟古称对现代汉语词汇影响深远。"鸿雁传书"、"鹊桥相会"、"鹏程万里"等成语,皆源自飞鸟古称;"鸳鸯"喻夫妻、"鹰隼"比勇士、"鹦鹉"言学舌者,此类比喻亦建立在飞鸟古称基础之上,甚至现代生物学分类,仍有沿用古称者,如"鹤形目""雁形目"等。

当代文学创作,飞鸟古称仍有点睛之效,沈从文《边城》写"白鹭飞过溪",阿城《棋王》言"老鸹在树上叫",皆因使用飞鸟古称而更富乡土气息,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虽未直言鸟名,然"春暖"二字已唤起读者对"春鸟"之联想。

环境保护时代,飞鸟古称有了新意义,认识"朱鹮"古称"红鹤",了解"丹顶鹤"古谓"仙禽",能增强人们对珍稀鸟类的保护意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现代著作,往往同时标注鸟类学名和古称,正是为了架起古今认知之桥梁。

五、结语

飞鸟之古称,非徒名物之别称,实乃中华文化之瑰宝,从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到《诗经》里的比兴之词;从《尔雅》的分类命名,到唐宋诗词的意境营造,飞鸟古称贯穿了整个中国文明史,每一个雅称背后,都凝聚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今人重拾飞鸟古称,非为复古而复古,实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文化根基,认识"玄鸟"即燕子,"仓庚"为黄鹂,我们与古人之间便多了一份心灵的共鸣,当城市中偶闻鸟鸣,若能辨其古称,思其文化意蕴,则日常生活亦添几分诗意。

飞鸟翔于天,古今同此景;称谓变于时,文化永流传,愿我们在追逐现代生活的同时,不忘这些美丽的飞鸟古称,让传统文化如飞鸟般,永远翱翔于中华文明的长空之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067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