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询问用文言文怎么说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1日 阅读:53 评论:0

在现代汉语中,"询问"是一个常用的动词,意为向他人提出问题以获取信息,在古代文言文中,"询问"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不同的语境和对象会影响词语的选择,本文将详细探讨文言文中"询问"的各种表达方式,并结合古代典籍中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询问用文言文怎么说

一、文言文中"询问"的常见表达

文言文中的"询问"并非仅用一个固定词汇表达,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对象和语气,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1. "问"

"问"是最基本、最通用的表达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问"。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这里的"问"虽未直接出现,但"人不知"隐含了"不问"或"未被询问"的意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问之。"(项羽派人去问他。)

这里的"问"即"询问"之意。

**2. "询"

"询"比"问"更正式,常用于向上级或尊长请教。

《尚书·舜典》:"询于四岳。"(向四方诸侯征求意见。)

这里的"询"带有"咨询"、"请教"的意思,比"问"更庄重。

《左传·襄公四年》:"询于刍荛。"(向樵夫询问意见。)

此处的"询"强调广泛征求意见。

**3. "诘"

"诘"通常指追问、责问,语气较为严厉。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使人诘让斯。"(秦二世派人责问李斯。)

这里的"诘"带有质问、责备的意味。

**4. "咨"

"咨"多用于君主向臣下征求意见,或臣子向君主进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向他咨询天下大计。)

这里的"咨"相当于"咨询"。

**5. "访"

"访"有"探访"、"询问"之意,常用于向贤者或智者请教。

《左传·昭公元年》:"子产访于公孙侨。"(子产向公孙侨请教。)

这里的"访"带有"拜访并询问"的意思。

**6. "讯"

"讯"多用于审问或正式询问。

《汉书·张汤传》:"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张汤审问老鼠,并记录供词。)

这里的"讯"指正式的审讯。

二、不同语境下的"询问"表达

**1. 日常询问

在日常对话中,文言文多用"问"或"询"。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贡问道:"我怎么样?")

这里的"问"是普通的询问。

**2. 正式咨询

在正式场合,如君主向臣子征求意见,多用"咨"或"询"。

《资治通鉴·汉纪》:"帝咨群臣以治道。"(皇帝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

**3. 严厉质问

当询问带有责备或追问的意味时,可用"诘"或"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段故事中,蔺相如的"请"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质问"或"要求"。

三、文言文中"询问"的修辞特点

文言文中的"询问"不仅限于字面意思,还常常带有修辞色彩。

反问:如"岂不尔思?"(难道不想你吗?)

这里的"问"并非真正提问,而是表达肯定或强调。

设问:如"何以战?"(凭什么作战?)

这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四、现代汉语与文言文"询问"的对比

现代汉语的"询问"较为单一,而文言文则根据不同场合、对象和语气,使用不同的词汇。

- 现代汉语:"老师询问学生的意见。"

文言文:"师问弟子之意。"或"师咨弟子之见。"

- 现代汉语:"警察审问嫌疑人。"

文言文:"吏讯囚。"

文言文中的"询问"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不同的词汇适用于不同的语境,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古文,还能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使大家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131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