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1日 阅读:46 评论:0

山居独处:作家孟远为寻找创作灵感隐居终南山,在初冬时节独居小木屋,与山民老周结下友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故事梗概

暴雪突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打破了山中的平静,老周冒雪送来补给并告知孟远必须撤离,因气象预报显示暴雪将持续数日。

生死抉择:孟远执意留下完成作品,老周无奈独自下山,暴雪封山后,孟远遭遇木屋烟囱堵塞、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境况。

绝境救援:老周预感不妙,冒险上山救援,在暴风雪中艰难跋涉,最终及时救出昏迷的孟远,用雪橇将他送往山下医院。

生命领悟:经历生死考验后,孟远不仅完成了作品,更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性中守望相助的珍贵品质。

本次写作重点围绕暴风雪夜的生死救援展开,通过孟远与老周两个人物在山中极端天气下的不同选择,展现人性光辉与自然力量的对抗。

山居夜雪:一场暴风雪中的生死救赎

一、山中独居

孟远第一次见到终南山的雪,是在冬至过后的第三个夜晚。

木屋的窗户被北风吹得咯吱作响,他披衣起身,看见窗外已然是一片银白,雪花不是飘落的,而是被狂风撕扯成碎片,横着扫过山谷,远处的山脊线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混沌的白色在黑暗中翻涌。

"看来老周说得没错。"孟远喃喃自语,手指在窗玻璃上留下一片模糊的雾气,三天前,那个住在山脚下的老猎户就警告过他,今年冬天的第一场暴雪会比往年来得更早。

书桌上的煤油灯忽明忽暗,映照着散落的稿纸,孟远是三个月前搬来这间山中小屋的,一个三十出头的作家,为了写完那部搁置已久的长篇小说,城市里的喧嚣让他窒息,而这片海拔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给了他难得的宁静。

二、风雪预警

清晨,孟远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老周站在门外,眉毛和胡须上挂满了冰碴,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架简易雪橇。

"孟老师,气象站发了红色预警。"老周跺着脚上的雪,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结,"这场雪至少要下三天,你得跟我下山。"

孟远望向屋外,昨夜的积雪已经没过脚踝,天空依然阴沉得可怕。"我的书还没写完..."他犹豫道。

老周摇摇头,从雪橇上卸下一袋米、几颗白菜和一捆柴火:"那你至少得备足物资,山上就你一户,万一..."他没说完,但孟远明白他的意思。

送走老周后,孟远在小屋周围转了一圈,木屋建在山腰一处背风的平台上,后面是陡峭的岩壁,前面五十米开外就是悬崖,老周的父亲——一个老木匠,三十年前用红松木搭建了这间屋子,坚固得足以抵御普通风雪,但今年的雪,显然不普通。

三、暴雪封山

到了下午,雪越下越大,孟远坐在书桌前,听着屋顶积雪压得椽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他试图继续写作,却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完全被窗外的景象吸引——雪花不再是轻柔的白色精灵,而变成了狂暴的白色恶魔,呼啸着撞击一切障碍物。

傍晚时分,电突然断了,孟远点燃备用的煤油灯,把老周送来的柴火塞进铸铁炉子,木屋很快暖和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烟味,他检查了烟囱,发现出口处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凌。

"得清理一下。"孟远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手套,拿着长杆走出门外,寒风立刻灌进他的领口,像刀割一般,积雪已经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当他好不容易绕到屋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整个烟囱被冰完全包裹,形成了一根晶莹剔透的冰柱,他试着用长杆敲击,冰柱纹丝不动。

四、生死一线

回到屋内,孟远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糟,炉子里的烟无法排出,开始从缝隙中渗出,他赶紧打开窗户,刺骨的寒风夹着雪片灌进来,但至少避免了煤气中毒的危险。

"不能这样过夜。"孟远看了看表,晚上七点二十,他决定每隔一小时起来通一次风,这个计划在前半夜还算顺利,但到了凌晨三点,疲惫不堪的他在闹钟响起时没能及时醒来。

恍惚中,孟远梦见自己沉入一片温暖的海洋,海水包裹着他,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远处似乎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但那声音太遥远了,远得让他不想回应...

"孟老师!孟远!"

一声巨响把孟远从昏迷中惊醒,他勉强睁开眼,看见木屋的门被撞开,老周浑身是雪地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盏风灯。

"一氧化碳中毒!"老周冲进来,一把拉开所有窗户,然后拽着孟远的胳膊往外拖,冰冷的空气像一记耳光打在脸上,孟远剧烈地咳嗽起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离死亡有多近。

五、雪夜跋涉

"我们必须下山!"老周给孟远套上两件羽绒服,又用围巾裹住他的口鼻,"暴风雪暂时小了点,但随时可能再变大。"

孟远虚弱地点点头,他的头仍然晕得厉害,老周扶着他坐上雪橇,雪橇前面拴着两条健壮的猎犬。

"走!"老周一声令下,猎犬拉着雪橇冲进风雪中。

山路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全靠老周的记忆和猎犬的本能,雪橇时而颠簸,时而倾斜,有几次几乎要翻倒,孟远紧紧抓住两侧的扶手,感觉自己像是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上。

最危险的一段是"鬼见愁"悬崖,小路只有一米宽,一边是峭壁,一边是百米深的悬崖,老周不得不让猎犬停下,自己走在前面探路,狂风几乎要把人吹倒,能见度不到五米。

"跟着我的脚印走!一步一步来!"老周回头喊道。

孟远咬着牙,强迫自己清醒,他看见老周的背影在风雪中时隐时现,像一座移动的灯塔,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通过了最危险的路段,老周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

六、生命馈赠

天亮时分,他们到达了山脚下的卫生所,医生诊断孟远有轻度一氧化碳中毒,需要吸氧观察,老周安顿好孟远后,又匆匆返回山上——他担心木屋的烟囱问题会引发火灾。

三天后,暴风雪终于停了,孟远康复出院,回到山上时,发现老周已经修好了烟囱,还在屋前堆了个雪人,阳光下,雪人憨态可掬地笑着,仿佛在嘲笑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孟远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宁静的雪景,突然明白了什么,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写道:"山中的雪夜教会我的,不仅是自然的伟力,更是在绝境中闪现的人性光辉,老周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救我,不是出于责任,而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

这部后来获得文学奖的小说,最后一章就是在那个雪后初晴的早晨完成的,孟远给它取名为《山雪夜归人》,扉页上写着:"献给老周,和所有在风雪中守望相助的灵魂。"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创作瓶颈:孟远笔记本中反复涂改的段落暗示他长期受创作瓶颈困扰,为后续他坚持留在山上完成作品埋下伏笔

山中传说:老周讲述的"山神发怒"传说,暗示当地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为暴风雪的来临铺垫氛围

未送出的信:孟远书桌抽屉里有一封写给出版社的未寄出的信,透露他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解释了他为何如此执着于完成作品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139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