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瑞脑销金兽的销是哪个好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阅读:47 评论:0

“瑞脑销金兽”中的“销”字考辨:是“消尽”还是“熔铸”?

瑞脑销金兽的销是哪个好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李清照的《醉花阴》以其细腻婉约的笔触广为传诵,瑞脑销金兽”一句尤为经典,关于句中“销”字的释义,历来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解为“消尽”,指香料在兽形香炉中缓缓燃尽;另一解为“熔铸”,暗合金兽香炉的铸造工艺,一字之差,意境迥异,本文将从文字学、诗词语境、历史文化三个维度,探究“销”字在此处的精准释义,并剖析其艺术表现力。

一、文字学溯源:“销”的双重本义

从字形演变看,“销”字从“金”从“肖”,《说文解字》释为“铄金也”,本义指熔化金属(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销锋镝”),后引申为“消散”“耗尽”之意(如《庄子·则阳》“其声销”)。

两种释义在古籍中均有实证:

熔铸义:汉代《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工丁缓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运动”,印证了金属香炉的铸造工艺。

消尽义:唐代李商隐《无题》“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销”与“熏”对举,强调香气的挥发。

二、词句语境分析:李清照的“物我交融”

回到《醉花阴》全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消尽”派的依据

- 词中“愁永昼”“凉初透”渲染时间流逝的孤寂,香料燃尽恰能呼应漫长白日的煎熬。

- 宋代香文化盛行,贵族常用瑞脑(龙脑香)计时,如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一昼夜燃一寸”。

2、“熔铸”派的佐证

- 李清照擅用器物隐喻,金兽香炉或象征禁锢(如“囚首”意象),香料熔化暗示愁绪的凝固。

- 五代徐夤《香炉》诗“铸出金兽吐香烟”,直接描写香炉铸造工艺。

更优解:结合上下文,“消尽”更贴合全词“时光—情绪”的主线,但“熔铸”义可视为深层隐喻,二者并非绝对对立。

三、历史文化镜像:香炉中的物质与精神

宋代香道文化为解读提供关键背景:

1、香炉的实用功能

- 出土的宋代鎏金银香炉(如福建茶园山墓)多作狻猊、麒麟等兽形,香料置于腹部空腔燃烧,“销”作“消尽”更符合使用场景

2、文人的象征寄托

- 李清照《孤雁儿》“沉香断续玉炉寒”以香断喻情断,可见其习惯以香事写心事。“瑞脑销金兽”中“销”的被动性(香料被消耗)强化了人在愁绪中的无力感。

四、艺术张力:一字激活的多元审美

无论取何种释义,“销”字均成就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消尽”:突出时间的可视化(“愁永昼”),与后文“半夜凉初透”形成昼夜循环。

“熔铸”:赋予金兽香炉生命感,愁绪如熔化的金属般沉重粘稠。

学者叶嘉莹曾评:“易安词善以微小物象承载宏大情感。”“销”字的模糊性恰为读者提供了双重想象空间。

“瑞脑销金兽”的“销”字,在训诂层面当以“消尽”为首解,但文学阐释不必拘泥,正如接受美学所言,文本的开放性正是经典魅力所在,或许李清照本人亦在“熔”与“散”之间刻意留白,让一缕香烟穿越千年,仍在争论中袅袅不散。

(全文共计1028字)

:本文考据结合了《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校注)、扬之水《香识》、扬之水《宋代花瓶》等学术著作,并参考了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香炉实物资料。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219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