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篱落一灯明,篱落深处的诗意与孤寂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3日 阅读:59 评论:0

一、篱落:田园诗中的静谧意象

夜深篱落一灯明,篱落深处的诗意与孤寂

“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寂的秋夜图景。“篱落”二字尤为关键,它不仅是古代田园生活的象征,也承载着诗人对家园、乡愁的深深眷恋。“篱落”究竟是什么意思?

“篱落”即篱笆,是用竹、木、藤条等编织而成的围栏,常见于农家院落或田园之间,在古代诗词中,“篱落”往往与田园、隐居、闲适的生活相关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展现了篱落所代表的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趣。

“篱落”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存在,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着某种孤独与疏离,当夜深人静,唯有篱落旁的一盏孤灯亮着,这种意象既温暖又寂寥,让人不禁思索:灯下是谁?他在做什么?他是否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二、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的篱落意象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如下: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时,在秋夜听到风吹梧叶的声音,触动了思乡之情,而后,他看到远处篱笆旁亮着一盏灯,猜想是孩童在捉蟋蟀(促织),这里的“篱落”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场景,更是一个承载情感的空间

1、篱落与孤独

诗人身处异乡,秋风萧瑟,梧叶飘零,内心难免孤寂,而“篱落一灯明”的出现,既带来一丝温暖,又反衬出诗人的漂泊之感,那盏灯不属于他,他只是远远地望着,仿佛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着一道无形的篱笆。

2、篱落与童趣

诗人猜测灯下是孩童在捉蟋蟀,这一细节让画面生动起来,篱落不仅是分隔内外的屏障,也是童年记忆的载体,或许诗人也曾在家乡的篱笆旁嬉戏,如今却只能在异乡的夜晚,借一盏陌生的灯,回忆往昔的欢乐。

三、篱落在中国文化中的多重意蕴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篱落”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1、归隐的象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篱落,代表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逸生活,篱笆围起的不只是家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土。

2、边界的隐喻

篱落是内与外的分界,既保护着家园的安宁,也暗示着与外界的隔阂,在诗词中,篱落常与“柴门”“竹径”等意象结合,构成一幅静谧而略带封闭的田园图景。

3、乡愁的载体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篱落是故乡的象征,杜甫的“篱边野外多众芳”,陆游的“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都寄托了对故园的思念。

四、现代视角下的篱落意象

在今天,传统的篱笆已逐渐被钢筋水泥的围墙取代,但“篱落”所代表的情感依然存在。

1、都市中的“篱落”

现代人生活在高楼大厦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却可能很远,我们是否也在自己的“篱落”旁点着一盏孤灯,既渴望交流,又害怕被打扰?

2、数字时代的“篱落”

社交媒体让我们可以随时与他人联系,但真正的亲密感却可能越来越少,我们是否像古代的诗人一样,隔着“篱落”观察别人的生活,而自己却感到孤独?

五、篱落一灯,照亮何处?

“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诗穿越千年,依然能触动现代人的心弦,篱落不仅是古代的田园风景,也是每个人内心的一道屏障——它保护着我们最私密的情感,却也让我们在孤独时渴望被理解。

或许,我们都需要在某个夜晚,静静地看着远处的“篱落一灯”,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那盏灯,可能是别人的温暖,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心光,无论如何,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深的夜里,也总有一盏灯亮着,等待归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308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