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碧霞山下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3日 阅读:60 评论:0

碧霞山下

碧霞山下的村落,向来是寂静的,山色青翠,云雾缭绕,远远望去,仿佛一幅水墨画,村中不过百十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偶尔有外乡人路过,也只是匆匆一瞥,便又消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

村东头住着一位老秀才,姓陈,村里人都叫他陈先生,他年轻时也曾赴京赶考,却屡试不第,最终只得回乡教书度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却仍每日早起,对着那几本泛黄的经书念念有词,村中孩童多不识字,他便在门前的老槐树下,教他们认字读书,孩子们顽皮,常常坐不住,他却也不恼,只是摇头叹息:"碧霞山下的孩子,终究是山里的孩子。"

村西头则住着张铁匠一家,张铁匠生得五大三粗,整日与铁锤为伴,叮叮当当的声音能传出老远,他的妻子早逝,留下一个女儿,名叫小翠,小翠今年十六,生得眉清目秀,与她那粗犷的父亲截然不同,她每日除了帮父亲烧火做饭,便是到山脚下采些野菜草药,村中青年见了她,无不侧目,却无人敢上前搭话——张铁匠的拳头,在碧霞山下是出了名的硬。

这年春天,碧霞山下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人自称姓李,是个药材商人,要在山中收购些珍稀草药,他穿着光鲜,谈吐文雅,与村中人格格不入,村长将他安排在村中唯一的客店里住下,他便每日早出晚归,到山中探寻。

一日傍晚,小翠采药归来,正巧在山路上遇见这位李商人,他见了小翠篮中的草药,眼睛一亮,连声称赞,小翠从未见过如此会说话的人,几句话下来,便红了脸颊,自那以后,李商人常常"偶遇"小翠,有时送她些城里带来的小玩意儿,有时给她讲些山外的奇闻异事,小翠的心,渐渐被这些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陈先生冷眼旁观,一日将小翠叫到槐树下,递给她一本《女儿经》,道:"山外的世界虽大,却未必适合山里人。"小翠低头不语,回家后却将那本书压在了箱底。

张铁匠对此浑然不觉,他正忙着为县太爷打造一批农具,整日汗流浃背,县太爷许诺,若是农具打得好,便免去他家三年的赋税,这对张铁匠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转眼到了端午节,按照碧霞山下的习俗,这一天全村人要聚集在祠堂前,祭祀祖先,然后分食粽子,今年的祭祀格外隆重,因为县太爷也要来参加。

祭祀当天,县太爷果然带着几个随从来了,他穿着官服,腆着肚子,在祠堂前装模作样地上了香,村人们跪拜在地,不敢抬头,只有陈先生站在一旁,腰板挺得笔直,眼中透着不屑。

祭祀结束后,县太爷突然宣布:朝廷要在碧霞山开采银矿,需要征用村后的山地,村中青壮年都要去矿上做工,此言一出,满场哗然,那山地是村人的祖坟所在,更是他们砍柴放牧的地方,若被征用,生计何来?

张铁匠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声如洪钟:"县太爷,这山地是我们的命根子,不能挖!"县太爷冷笑一声:"朝廷的旨意,岂是你们这些草民能违抗的?"说罢,一挥手,几个衙役便上前要绑张铁匠。

就在此时,李商人突然从人群中走出,在县太爷耳边低语了几句,县太爷脸色变了变,竟放过了张铁匠,带着人匆匆离去,村人们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

当晚,张铁匠在家中摆酒感谢李商人,酒过三巡,李商人道出实情:他并非什么药材商人,而是巡抚大人的师爷,此次微服私访,正是为了查证碧霞山银矿一事,原来那县太爷谎报矿藏,实则是想霸占山地,倒卖木材。

"明日巡抚大人就会到县里,那狗官的好日子到头了。"李商人说着,眼睛却一直瞟向在一旁斟酒的小翠。

三更时分,酒席散去,张铁匠醉倒在床,鼾声如雷,小翠收拾完碗筷,正要回房,却被等在院中的李商人拦住,月光下,他掏出一枚金钗,插在小翠发间,低声道:"跟我走吧,去城里过好日子。"

小翠摸着发间的金钗,心中天人交战,她想起陈先生的话,想起父亲粗糙的大手,又想起李商人描述的那个繁华世界,她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张铁匠发现女儿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信和那枚金钗,他暴跳如雷,提着铁锤就要去追,却被陈先生拦住。

"让她去吧,"老秀才叹息道,"碧霞山下的鸟儿,总有想飞出去看看的。"

三日后,巡抚大人果然到了县里,将那贪赃枉法的县太爷革职查办,碧霞山下的村人们欢呼雀跃,只有张铁匠整日沉默,铁匠铺里再听不见叮叮当当的声响。

又过了半月,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跌跌撞撞地回到村里,正是小翠,原来那李商人早有妻室,将她骗到城中,玩腻了便卖入了青楼,她拼死逃出,一路乞讨才回到碧霞山下。

张铁匠见到女儿,老泪纵横,却一个字也没责备,他只是重新升起了炉火,叮叮当当的声音再次在村西头响起。

小翠变得沉默寡言,每日除了帮父亲干活,便是到陈先生那里读书,老秀才这次不再给她《女儿经》,而是教她读《史记》《资治通鉴》,小翠学得极快,不出半年,竟能和陈先生对坐论史。

第二年春天,巡抚大人巡视地方,路过碧霞山下,听闻村中有位才女,便召来相见,小翠不卑不亢,对答如流,巡抚大为惊奇,问其可愿随他回府,做他女儿的伴读。

这一次,张铁匠没有反对,临行前,小翠到陈先生处辞行,老秀才送她一本手抄的《论语》,扉页上题着:"碧霞山下的女儿,终究要飞出山去。"

小翠走了,带着全村人的期望,据说后来她嫁给了巡抚衙门里的一位年轻官员,生活美满,但也有人说,她每年清明都会回到碧霞山下,在母亲坟前长跪不起。

张铁匠的铁匠铺依然开着,声音传得老远,陈先生还是每日早起读经,只是槐树下少了听讲的孩童,碧霞山下的日子,依旧平淡如水地流淌着。

山还是那座山,云雾缭绕,青翠如初,山下的人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唯有它沉默地注视着一切,不言不语。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341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