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柏树名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5月29日 阅读:176 评论:0

  

柏树名诗句——永恒的生命之树

柏树名诗句

  柏树,在诗词里常常被赋予生命、坚韧、不朽的象征。从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的“層樓”到清代袁枚《春踯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中的“杨柳”,柏树和其他的树种在我们文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柏树,其伟岸的姿态和生命力深深地打动着中国人。

  

柏树的寓意

  1. 不朽和长久。因为柏树的木质非常坚硬,抗腐能力强,所以被认为是不老长寿的象征。在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描写:如“久离旧别情,长暴新愁思。夜凉谁共枕,树叶响秋思”(元·赵明诚);“四十年来偏爱孤松寂寞林如许”(唐·杜甫)。
  2. 高洁和不屈。在自然环境中,柏树是能够经受很多自然力的考验,特别是风之所在。因此,许多诗人把柏树作为忠诚和不屈的象征。如“胡琴萧史恨,卢笛苦相惊。三弄一长叹,缺簦满林声。乱离垂野水,贞坚上碧冰。” (唐·王之涣);“权奥不可暴,威仪难忘海临、身枯不复惊黑暗”(晋·陆机)。
  3. 形象和美丽。在自然景观中,柏树以其优美的外观而闻名。 其纤细的枝条和狭长的叶子让它成为了图画和音乐馆的常见形象。如“黄缠甲挂丝裳薄,冻攀斜月十二乡。色映象牙前表玉,声连白璧对雕梁。” (元·郑思肖)

古代宋代诗词里的柏树

  对柏树的描写,不仅是诗人本人对它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罕见的事物、对不屈的人性的歌颂。因此,古代和近代诗词中的柏树常常被赋予一种“不朽”的品质。

  唐代诗词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包含了柏树的形象。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前两句是描写黄河奔流,后面则与柏树有关,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过往人生的回忆。

  宋代,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以柏树为主题的,更加突出了柏树的坚韧和不朽。苏轼曾经写下: “蒯阅读易,昔人多爱此言。逰而有得,则高而正,若君子之道。是故《易》之爻不足十,而其文不可胜睹。水涨舟高,不进则退;养生之道,如孤竹牛之耳,常独立,后人乃爱与之交。颓波万象,以美观喻,岂惟一稻纷处,而忘另有秋思耳” (《黄州快哉亭记》)。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也有对柏树的描写:“解语花香过稳楼,绿杨阴里白沙洲。未必深情似水烟,梅雨多花过青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月上重门春已晚,风波不动听杨声。”

  

近现代诗人对柏树的题材探讨

  20世纪初,新诗运动带来了全新的诗歌语言和主题,柏树也进入了新的艺术表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 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的滟澜里,放歌且行。左岸梅花,想人间最美,想柏林多么爱你!

  此外,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很深,也见有关注柏树的新诗,如唐浩明在《我是海》中写道“我是海/ 不忽冷不忽热/ 忘却以色列人/ 若干个善死的民族/ 失败了的古国/ 重生得到的思路/ 有如弥赛亚复活时看见/ 铅笔更白皑皑/ 外壳还是极薄/ 一棵柏树被封锁了光景/ 黑乎乎

标签: 柏树 诗词 描写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40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