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嵚字的基本读音

"嵚"这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字,其标准普通话读音为"qīn",是第一声(阴平),这个读音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权威辞书中都有明确标注,从字形结构来看,"嵚"属于形声字,左部的"山"旁表示其意义与山有关,右部的"钦"则提示其读音。
在古汉语中,"嵚"字的读音也基本保持一致,根据《广韵》的记载,"嵚"在宋代读音为"去金切",属于侵韵,平声,这一古音与现代普通话的"qīn"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体现了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方言中,"嵚"的读音可能略有差异,如粤语中读作"jam1",闽南语中读作"khim",但这些方言读音与普通话的"qīn"都有着共同的源头。
二、嵚字的字形演变与结构分析
"嵚"字由"山"和"钦"两部分组成,属于典型的形声字结构。"山"作为形旁,位于左侧,表明这个字的意义与山岳、地形相关;"钦"作为声旁,位于右侧,提示这个字的读音,这种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在汉字系统中十分常见。
从字形演变来看,"嵚"字最早见于小篆,其结构已经基本定型,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嵚"归入"山部",解释为"山险也",汉代的隶变过程中,"嵚"字的笔画逐渐规范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嵚"字的繁体与简体形态相同,没有简化过程,这在现代汉字中较为少见。
三、嵚字的基本含义与用法
"嵚"字的本义是指山势高峻、险要的样子,古代文献中常用"嵚崟"、"嵚崎"等双音节词来形容山势的险峻不平,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就有"嵚崟碕礒"的描述,用来刻画山石的嶙峋之态。
在现代汉语中,"嵚"字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一些固定搭配和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除了形容山势外,"嵚"字还可以引申为形容人品或事物的高洁不凡,如"嵚崎磊落"一词,就是用来形容人品格高尚、行为光明磊落,在一些地名中也能见到"嵚"字的身影,如湖南省的"嵚山"等。
四、嵚字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在古代文献中,"嵚"字虽然不常见,但仍有不少精彩用例,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诗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嵚"字,但诗中描绘的泰山巍峨景象,正是"嵚"字所要表达的意境。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则有更直接的描写:"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这段文字中"大石侧立千尺"的景象,正是"嵚崟"之态的生动写照。
五、嵚字相关的词语和成语
与"嵚"字相关的词语虽然不多,但都颇具文采,最常见的当属"嵚崟"和"嵚崎"两个词:
1、"嵚崟"(qīn yín):形容山势高峻险要的样子,如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多次使用这个词来描写旅途中所见的险峻山势。
2、"嵚崎"(qīn qí):既可用于形容山势险峻,也可比喻人品高洁不凡,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曾用"嵚崎历落"来称赞一位诗人的品格。
还有"嵚岑"、"嵚然"等较为少见的搭配,这些词语大多保留了"嵚"字的本义,用于描写高峻、险要的意象。
六、嵚字在当代的使用情况
在当代汉语中,"嵚"字的使用频率相当低,属于典型的生僻字,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少会遇到这个字,甚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认识,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汉语词汇系统的自我更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部分古雅词汇逐渐边缘化的趋势。
"嵚"字在特定领域仍有一定生命力,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散文中,有追求的作家有时会刻意选用"嵚"这样的古雅字词来营造特殊的修辞效果,在地名学、地理学等专业领域,"嵚"字也偶尔会出现,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开始重新关注这类生僻字,使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
七、如何记忆和正确使用嵚字
对于想要掌握"嵚"字的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联想法:将"嵚"字拆分为"山"和"钦"两部分,想象一座高山令人钦佩的样子,从而记住这个字表示"山势高峻"的意思。
2、语境记忆法:通过背诵包含"嵚"字的经典诗文或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掌握其用法,如记忆"嵚崎磊落"这个成语,既能记住"嵚"的读音,又能理解其引申义。
3、书写练习:多次书写"嵚"字,强化对其字形结构的认识,可以结合其小篆或隶书形态,了解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加深记忆。
在使用"嵚"字时,需要注意场合的适宜性,在正式文学创作或学术写作中可以适当使用,但在日常交流或通俗文本中则应避免,以免造成理解障碍,要注意"嵚"字与其他形近字(如"嶔"、"崟"等)的区别,确保用字准确。
八、嵚字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嵚"字虽然生僻,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字形上看,"山"与"钦"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人对高山的敬畏之情,在古代,高山常被视为通天的阶梯、神灵的居所,具有神圣意义。"嵚"字所表达的山势高峻之意,正是这种自然崇拜的语言结晶。
从审美角度看,"嵚"字及其相关词语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对"壮美"境界的追求,与"秀丽"、"婉约"等审美范畴不同,"嵚崟"、"嵚崎"等词展现的是一种雄浑、险峻、崇高的美感,这在山水诗画传统中有着重要地位。
"嵚"字由形容山势引申为形容人品,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以物喻人"的思维特点,将自然物的特性投射到人文领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嵚崎磊落"这样的表达,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生动体现。
九、结语
通过对"嵚"字的全面考察,我们不仅掌握了一个生僻字的读音和用法,更窥见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嵚"字如同一座 linguistic 的山峰,虽然不为人所熟知,却自有其挺拔峻秀之姿,在汉语的崇山峻岭中,类似"嵚"这样的字词还有很多,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壮丽景观。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我们既需要掌握现代交际所必需的语言工具,也不应忘记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文字瑰宝,适当地了解和使用"嵚"这样的字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正如攀登一座高山可以开阔视野,认识一个"嵚"字也能让我们领略到汉语世界的另一番风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412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5-02im
2025-05-01im
2025-05-05im
2025-04-30im
2025-05-04im
2025-05-02im
2025-04-20im
2025-05-02im
2025-05-06im
2025-05-0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