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时,我正蜷在竹席上,半梦半醒间听见柳絮扑打窗纸的沙沙声,这声音轻柔得像蚕食桑叶,却又固执地不肯停歇,终于将我从睡梦中完全唤醒,推开窗户的刹那,一团柳絮乘着晨风扑面而来,不偏不倚地粘在我的睫毛上,我下意识伸手去捉,它却灵巧地打了个旋儿,又向院中那株老柳树的方向飘去了。
这株垂柳是祖父年轻时栽下的,如今树干已有合抱之粗,每到春末夏初,柳絮便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在院子里铺出一层柔软的白色,记得儿时祖父教我念杨万里的"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那时不解其中意趣,只觉得捉柳花是顶无聊的游戏,如今三十载光阴流转,祖父作古多年,这老柳树倒愈发精神,而我对这句诗的理解,也随着年岁增长渐渐沉淀出别样的滋味。
我趿拉着布鞋走到院中,晨露未晞的青石板上沾着零星的柳絮,像谁不经意撒下的棉籽,抬头望去,整株柳树笼罩在朦胧的飞絮中,阳光穿过枝叶的间隙,将每一缕飘飞的絮丝都镀上金边,这景象让我想起去年在博物馆见到的宋代《柳院消夏图》,画中文人斜倚阑干,目光追随着漫天柳絮,身旁小童举着网兜雀跃追逐,八百年光阴荏苒,这夏日闲情竟丝毫未改。
伸手接住一团飘落的柳絮,它在掌心轻若无物,细看却是千百根银丝缠绕成的绒球,每根丝线末端都缀着芝麻大小的种子,记得《本草纲目》里说柳絮可入药,能治湿痹四肢挛急,但此刻我更愿意相信民间传说——捉住完整的柳絮球许愿,待它乘风飞去时,心愿就会随它抵达天际,这念头让我像个孩子似的追逐起来,宽大的棉麻衣袖在晨风中鼓荡,惊起了檐下打盹的麻雀。
捉柳花这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柳絮轻盈善变,追得太急它便借势高飞,动作太猛又会搅乱气流让它逃之夭夭,须得屏息凝神,预判它飘飞的轨迹,双手虚拢成碗状,在它即将经过的路径上静静等候,这般守株待兔的法子,倒与溪边垂钓有异曲同工之妙,某次我花了半刻钟才困住一团顽皮的柳絮,正要合掌时,隔壁陈嫂挎着菜篮经过,见状笑道:"先生倒比我家虎子还会玩。"我赧然松手,那团柳絮便欢脱地窜上树梢去了。
午后的暑气蒸得人昏沉,我搬了藤椅到柳荫下小憩,闭目时,柳絮掠过面颊的触感像蝴蝶试探的吻,忽然听见墙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透过花窗望去,四五个总角小儿正在巷子里追逐柳絮,他们举着绑了纱网的竹竿,奔跑时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活脱脱是杨万里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的鲜活注脚,有个扎双髻的小丫头够不着高处的柳絮,急得直跺脚,我鬼使神差地折了枝柳条帮她拂下几团,她仰着沾满汗珠的小脸冲我笑时,我忽然明白了祖父当年看着我捉柳花时眼里的温柔。
暮色四合时,我在书房整理旧书,从《剑南诗稿》里掉出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是祖父用行楷抄录的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墨迹间还夹着几缕干枯的柳絮,这发现让我心头一热,那些被岁月冲淡的记忆突然鲜明起来——祖父握着我的小手在砚台边沿掭笔,教我念"日长睡起无情思"时故意拖长的腔调,还有他宽大的衣袖扫过宣纸时带起的微风,原来我对柳絮的执念,早在那时就种下了。
入夜后下起小雨,我靠在窗边听雨打柳叶的声响,潮湿的空气里,柳絮都乖巧地蜷缩在枝桠间,像无数安眠的蚕蛹,书案上摊着今日捉到的几团完整柳絮,在灯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忽然记起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里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些易逝的柳絮,不也正是我们留不住的光阴的隐喻?但此刻我更愿意相信,每一团被小心珍藏的柳絮,都是时光馈赠的琥珀,封存着某个值得铭记的瞬间。
次日清晨,我在鸟鸣声中醒来,发现昨夜雨水将柳絮都粘在了窗棂上,形成奇妙的白色花纹,推开窗,湿润的春风送来泥土与草木的清香,几个顽童正在巷口用柳枝编花环,看见我便举着作品跑来炫耀,他们发梢还沾着新鲜的柳絮,在朝阳下闪闪发亮,我忽然想起昨日在旧书里看到陆游的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寻常巷陌里的生机,不正是古人笔下永恒的诗意?
午后阳光正好,我带着相机去城郊的柳林,成片的垂柳沿着河岸绵延数里,飘絮时如降瑞雪,不少游人在这里野餐、拍照,有个穿汉服的姑娘手持团扇追着柳絮转圈,裙裾飞扬的样子像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人物,我拍下这画面时,镜头里突然闯入一个白发老者,他弯腰拾起地上一团柳絮,仔细端详后放进随身携带的锦囊,我们相视一笑,不必言语便知是同道中人。
返程时路过一家新开的茶馆,招牌竟是"捉柳花"三个瘦金体大字,推门进去,见四壁挂着各种柳絮题材的字画,最醒目的位置是临摹的《柳院消夏图》,点了一壶明前龙井,老板端茶时特意在杯边放了两朵完整的柳絮,说这是他们茶馆的迎客礼,细问才知,老板原是大学美术教授,退休后开了这间茶馆,专门收集与柳絮有关的诗画,他说:"现代人总抱怨生活无趣,其实是我们忘了怎么在寻常事物里找乐子,你看这柳絮,古人能为它写诗作画,我们怎么就只会嫌它迷眼呢?"
黄昏时分下起太阳雨,我坐在廊下看雨帘中的柳树,雨滴将空中的柳絮都打落在青苔上,像撒了一层糖霜,邻居家的小姑娘撑着她的小花伞在院里转圈,伞沿不断有柳絮粘附又滑落,这场景让我想起周邦彦《苏幕遮》里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只不过词中的荷花换作了柳絮,那份灵动之美却如出一辙。
夜里整理照片时,发现今日捕捉的影像里,最动人的不是那些构图精巧的风景,而是人们追逐柳絮时不自觉流露的欢欣表情——孩童纯粹的笑靥,老者眼角的细纹,情侣相握的手指间漏下的絮丝,这些画面让我想起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的:"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或许我们追逐柳絮的执念,不过是想在这转瞬即逝的美好里,确认自己与天地万物间那份隐秘的共鸣。
临睡前,我将今日收集的柳絮夹在祖父留下的诗笺里,窗外,最后的柳絮借着夜风掠过月亮,像无数奔赴银河的细小星辰,我突然领悟到,杨万里诗中那看似慵懒的"无情思",实则是将满腹情思都托付给了这寻常风物,而我们这些后来者,在每一个"日常睡起"的清晨,依然能通过捉柳花这般稚气的举动,触摸到古人留下的生活智慧——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我们对待眼前一草一木的态度里。
雨后的月光格外清澈,照得满院柳絮莹莹如雪,我捻起窗前的一团柳絮,看它在指尖微微颤动,忽然希望今夜的风再轻柔些,好让这些夏日的信使,能在黎明到来前多停留片刻。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429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5-10-1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2-11im
2024-03-05im
2024-03-06im
2024-03-06im
2025-01-18im
2024-03-15im
2024-03-04im
2024-03-03im
2024-03-04im
2024-03-0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