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聚散无常,与亲人离别,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无论是远行游子、戍边将士,还是漂泊异乡的旅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深情眷恋,都化作诗词中的千古绝唱,这些诗句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情感,更折射出中华文化中对亲情、家庭的珍视,我们就来盘点那些感人至深的与亲人惜别的诗句,感受其中的深情与哀愁。 一、父母与子女的离别 父母与子女的离别,往往最令人心碎,古代交通不便,一次远行可能就是数年甚至一生的分离,因此诗人们常以最深沉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牵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针线之间,满是母亲的不舍与担忧,最后两句更是道出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寸草之心,如何能报答如春晖般的母爱?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在战乱中与兄弟离散,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乱世离别的无奈控诉。 二、夫妻之间的离别 夫妻之间的离别,既有缠绵悱恻的柔情,也有生死相隔的悲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巴山夜雨,孤灯独坐,诗人想象着未来重逢时共话今夜的场景,令人动容。 4.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悼念亡妻王弗,字字血泪,十年阴阳两隔,梦中相见却已物是人非,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三、兄弟手足的离别 兄弟之情,血浓于水,古代文人常因仕途、战乱等原因与兄弟分离,诗词中充满了对团聚的期盼。 5.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漂泊在外,重阳节时思念家乡的兄弟,诗中“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出了无法与亲人共度佳节的遗憾。 6.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虽未明确写兄弟,但“又送王孙去”暗含离别之意,萋萋芳草,象征着离愁的绵长。 四、朋友之间的离别 古人重情义,朋友之间的离别也常被写入诗中,尤其是那些志同道合的挚友。 7.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别友人时写下此诗,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离别观:只要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邻。 8.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目送孟浩然乘船远去,直至帆影消失在天际,江水悠悠,离情无尽。 五、生死永别的哀思 最痛的离别,莫过于阴阳两隔,古人在面对亲人离世时,常以诗词寄托哀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临终前仍牵挂国家统一,叮嘱儿子将来若收复中原,一定要在祭奠时告诉他,这首诗既是家国情怀的体现,也是对儿子的最后嘱托。 10.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悼念亡妻卢氏,回忆往昔的平凡幸福,如今却已成奢望。“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道尽人生无常的悲凉。 与亲人惜别的诗句,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无论是父母子女、夫妻、兄弟,还是挚友,离别时的千言万语,都化作诗词中的一字一句,这些诗句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在阅读时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人生聚散无常,珍惜眼前人,或许是对这些离别诗最好的回应。**1. 孟郊《游子吟》
**2.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李商隐《夜雨寄北》
**9. 陆游《示儿》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528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