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鹤氅衣怎么读?探秘古代文人雅士的飘逸风范》

“披鹤氅衣”这一词汇,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服饰文化中,它却象征着高洁、飘逸的文人气质。“披鹤氅衣”究竟怎么读?它的正确读音是pī hè chǎng yī,
“披”(pī):意为披戴、覆盖。
“鹤”(hè):指仙鹤,象征着高洁、长寿。
“氅”(chǎng):指一种宽大的外衣,通常用鸟类羽毛制成。
“衣”(yī):即衣服。
“披鹤氅衣”合起来指的是一种用鹤羽或其他鸟类羽毛制成的宽大外衣,古代文人、道士或隐士常穿此衣,以彰显超凡脱俗的气质。
“氅”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最初指用鸟羽制成的御寒外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受玄学思想和道教文化影响,文人雅士崇尚自然,追求飘逸洒脱的生活方式,于是鹤氅衣逐渐成为高士的象征。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身披鹤氅衣,手执白玉麈。”描绘的正是隐士或修道者的形象,宋代以后,鹤氅衣不仅限于道士,文人墨客也常以此装束自喻清高。
道教视鹤为仙禽,象征长生不老,因此道士常穿鹤氅衣,以示与世俗有别,在道教典籍中,神仙形象多着羽衣,如《神仙传》中记载的仙人“羽衣星冠”,即类似鹤氅的服饰。
古代文人常以“披鹤氅衣”自比,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如苏轼在《赤壁赋》中虽未直接提及鹤氅,但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与鹤氅衣所象征的飘逸气质高度契合。
隐士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不愿入仕的文人选择归隐山林,而鹤氅衣成为他们身份的象征,如东晋陶渊明虽未明确记载穿鹤氅,但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与鹤氅衣所代表的精神不谋而合。
在古典文学和绘画中,鹤氅衣常与松、鹤、云等元素结合,构成一幅超然物外的画面,明代画家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中,仙人即身着鹤氅,展现世外桃源的理想境界。
传统的鹤氅衣多用鹤羽、雁羽或其他鸟类羽毛编织而成,轻盈飘逸,兼具保暖功能,高级的鹤氅甚至采用仙鹤的白色羽毛,象征纯洁无瑕。
鹤氅衣通常宽大松散,披于肩背,不系腰带,以体现潇洒不羁的风度,在道教仪式或文人雅集中,穿着鹤氅衣的人往往手持拂尘或玉如意,更添仙风道骨之感。
在现代影视作品(如《琅琊榜》《仙剑奇侠传》)和游戏中,鹤氅衣常被用作仙侠角色的标志性服饰,如《王者荣耀》中的庄周、《阴阳师》中的晴明等,均以鹤氅造型突出其超凡气质。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鹤氅衣作为一种古典服饰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许多汉服爱好者会在雅集、茶会或传统节日中穿着鹤氅衣,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如何正确理解“披鹤氅衣”的读音与用法?
由于“氅”字较为生僻,许多人在初次接触时容易读错,常见的误读包括:
误读为“氅”(zhǎng):受“掌”字影响,但正确读音应为“chǎng”。
误读为“氅”(cháng):与“常”混淆,但“氅”为第三声。
要准确掌握“披鹤氅衣”的读音,可以借助以下方法:
1、拆解记忆:氅”由“毛”和“长”组成,与“长”同韵,但读第三声。
2、联想典故: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的形象,帮助记忆。
“披鹤氅衣”不仅是一种古代服饰,更承载了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它的读音(pī hè chǎng yī)或许冷僻,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值得深入探索,在当代,我们仍可通过文学、影视、汉服等方式,感受鹤氅衣所代表的超然与风雅。
正如古人所云:“衣冠简朴古风存。”披鹤氅衣的飘逸风范,将继续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587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5-10-31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1-16im
2024-03-15im
2025-04-18im
2025-04-29im
2025-05-02im
2025-04-29im
2025-04-29im
2025-04-30im
2024-03-04im
2025-04-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