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代人赋怎么读?解读辛弃疾的深情词作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阅读:58 评论:0

《鹧鸪天·代人赋》的正确读音

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词牌名和题目的正确读音。

  • “鹧鸪天”:读作 “zhè gū tiān”,鹧”(zhè)是第四声,“鸪”(gū)是第一声。
  • “代人赋”:读作 “dài rén fù”,意思是“替别人作词”。

鹧鸪天·代人赋怎么读?解读辛弃疾的深情词作

“鹧鸪天”是词牌名,属于双调小令,共五十五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三平韵,而“代人赋”则是题目,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代他人所作,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而非自己的直接抒发。


辛弃疾与《鹧鸪天·代人赋》的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迈激昂的爱国词,也有细腻婉约的抒情之作。《鹧鸪天·代人赋》属于后者,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内容来看,可能写于辛弃疾晚年闲居江西上饶期间,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退隐田园,但仍心怀家国,词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思念。


《鹧鸪天·代人赋》原文及赏析

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逐句赏析

上阕:写景抒情,愁绪绵长

  • “晚日寒鸦一片愁”夕阳西下,寒鸦归巢,本应是宁静的画面,却因“一片愁”而显得凄凉。
  • “柳塘新绿却温柔”:池塘边的柳树新绿初绽,春意盎然,与“寒鸦”形成对比,暗示词人内心的矛盾——虽有春景可赏,却难掩愁绪。
  •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如果眼中没有离别的痛苦,就不会相信人间会有白头之恨,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离别的深切痛苦。

下阕:相思难抑,情难自禁

  • “肠已断,泪难收”:极言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泪水难止。
  • “相思重上小红楼”:因思念太深,忍不住再次登上小楼远望,希望能看到思念之人。
  •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知视线已被远山阻隔,却仍不由自主地倚靠栏杆,反复眺望,这种明知无望却仍执着的举动,更显深情。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上阕以寒鸦、柳塘等意象渲染愁绪,下阕以登楼远望的动作深化情感。
  • 对比手法:新绿的温柔与寒鸦的愁苦形成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 语言凝练:短短数句,却将离愁别恨表达得淋漓尽致。

《鹧鸪天·代人赋》的深层含义

是“代人赋”,但词中的情感很可能也融入了辛弃疾自身的感慨。

  1. 对离别的无奈:词中的“离恨”“白头”不仅是代人所写,也可能暗指辛弃疾对故国沦丧、壮志难酬的悲愤。
  2. 对爱情的执着:词中“相思重上小红楼”的痴情,既可以是男女之情,也可以象征词人对理想(如收复中原)的执着追求。
  3. 对人生的感慨:辛弃疾一生坎坷,晚年隐居,词中的“白头”“泪难收”或许也包含了他对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叹息。

如何朗读《鹧鸪天·代人赋》?

朗读这首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节奏

    • 上阕四句,三平韵,朗读时要有停顿感,如“晚日/寒鸦/一片愁”。
    • 下阕五句,三平韵,情感递进,如“肠已断,泪难收”要读出哽咽感。
  2. 情感

    • 上阕的“愁”“温柔”要形成对比,前句低沉,后句稍缓和。
    • 下阕的“相思重上小红楼”要读出深情,“频倚阑干不自由”则要带出无奈与执着。
  3. 语调

    整体语调应婉转悠长,尤其是结尾句,可稍作延长,体现“不自由”的怅惘。


《鹧鸪天·代人赋》虽短,却凝聚了辛弃疾深沉的情感,无论是解读其字面意思,还是挖掘其背后的家国情怀,这首词都值得细细品味,朗读时,既要把握词牌的韵律,也要融入情感,才能真正体会辛弃疾笔下的那份深情与无奈。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词,并在诵读时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679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