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东坡)并称"二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号"颍滨遗老"不仅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也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颍滨遗老"这一称号的读音和含义可能并不十分清晰,本文将详细解析"颍滨遗老"的正确发音,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意蕴。

"颍滨遗老"这一称号由两个部分组成:"颍滨"和"遗老",要正确读出这个号,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发音及其含义。
"颍"(yǐng)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代地理名称中较为常见。"颍"指的是"颍水",即今天的颍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河南、安徽等地。"颍"的正确读音是yǐng(第三声),而非误读的"yíng"(第二声)或"yīng"(第一声)。
"滨"(bīn)是一个常用字,意思是"水边"或"靠近水的地方",读音为bīn(第一声),在"颍滨"一词中,"滨"指的是颍水之滨,即颍河沿岸的地区。
"遗老"(yí lǎo)由两个字组成:
"遗老"在古代常指前朝遗留下来的老臣或隐士,带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
"颍滨遗老"的正确读音是:
Yǐng bīn yí lǎo
(颍:yǐng;滨:bīn;遗:yí;老:lǎo)
苏辙晚年因政治斗争(尤其是"新党"与"旧党"之争)而多次被贬,最终选择退隐于颍昌(今河南许昌),靠近颍水之滨,他在此潜心著述,远离朝堂纷争,自称"颍滨遗老",以表达自己作为前朝旧臣的遗世独立之感。
颍水在古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河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足迹,苏辙选择"颍滨"作为自己的号,既是对隐居地的纪念,也暗含对古代隐士传统的继承。
"遗老"一词在宋代具有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北宋中后期,新旧党争激烈,许多旧党人士被贬或退隐,他们常以"遗老"自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怀念,苏辙的"遗老"称号,既是对自身政治遭遇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苏辙晚年隐居颍滨期间,完成了《栾城集》《春秋集解》等重要著作,他的文章风格沉稳深邃,与其兄苏轼的豪放洒脱形成鲜明对比。"颍滨遗老"的称号,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学术风格——冷静、理性、富有历史感。
苏轼号"东坡居士",其名充满豁达与乐观;而苏辙号"颍滨遗老",则更显内敛与深沉,两兄弟的号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与人生轨迹:苏轼虽屡遭贬谪,但仍保持豪迈;苏辙则在政治挫折后选择退隐,以著述终老。
由于"颍"字较为少见,现代读者在阅读苏辙的号时,容易出现误读,常见的错误包括:
正确理解"颍滨遗老"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苏辙的生平与思想。
"颍滨遗老"不仅是苏辙晚年的自号,更是他一生的缩影——历经政治浮沉,最终归于平静,通过探究这一称号的正确读音与历史背景,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苏辙的文学作品,还能感受到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与历史命运。
当我们再次读到"颍滨遗老"时,不妨轻声念出:Yǐng bīn yí lǎo,让这个承载千年历史的名字,继续在时光中回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79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7im
2023-05-31im
2025-04-18im
2023-09-11im
2023-07-13im
2023-06-19im
2024-01-17im
2023-05-26im
2023-06-18im
2023-05-2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