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简短却意境深远的五言绝句,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儿童采莲图,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鲜明生动的画面和含蓄隽永的意蕴,成为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的诗,究竟是如何写成的?它的魅力又在哪里?本文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语言艺术、意象运用、情感表达以及后世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池上》的写作艺术。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偷偷划着小船去采摘白莲,却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船行之处,浮萍被划开,留下一条清晰的水痕,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充满童趣,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与自然之美。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著称。《池上》创作于他晚年退居洛阳时期,此时他的诗风更加平和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夏日,偶然看到孩童在池塘中嬉戏采莲的场景,有感而发写下的。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池上》虽是一首小诗,却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理念,他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生活场景。
“池上”这一场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被用来表现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白居易选择“池上”作为背景,不仅因为它是儿童活动的自然场所,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纯净、未被世俗沾染的意境。
全诗仅二十字,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小故事,首句“小娃撑小艇”直接点明人物和动作,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偷采白莲回”则进一步交代事件,一个“偷”字,既表现了孩子的顽皮,又增添了趣味性。
“撑”“采”“藏”“开”四个动词,使整首诗充满动态感,尤其是“浮萍一道开”,既描绘了船行水面的画面,又暗示了孩子的天真——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让读者会心一笑。
“小娃”与“小艇”形成呼应,突出孩童的稚嫩与可爱;“偷采”与“不解藏踪迹”形成对比,强化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整首诗如同一幅水墨画,寥寥数笔,却勾勒出池塘、小艇、孩童、白莲、浮萍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波轻漾的声音,看到孩子笑嘻嘻地划船归来。
诗中最动人的是对儿童天真烂漫的刻画,孩子“偷采白莲”,却不懂得隐藏踪迹,这种稚拙的行为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怀念童年的无忧无虑。
白居易晚年退隐,寄情山水,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池塘、白莲、浮萍,都是自然之美的象征,而孩子的嬉戏,更让这幅画面充满生机。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哲理,但“浮萍一道开”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孩子的行为是无心的,却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人生亦如此,许多事情看似随意,却可能影响深远。
《池上》虽然短小,但影响深远,许多后世诗人在创作童趣题材的诗歌时,都受到它的启发,杨万里的《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童真。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白居易的诗:“乐天诗,老妪能解,而意味深长。”《池上》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池上》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的语言艺术,更在于它捕捉到了生活中最本真的美,它告诉我们,诗歌不必华丽,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平凡的生活也能成为永恒的诗篇,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回味童年的纯真。
(全文约2200字)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86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