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文字的源头河。从古至今,南北诗派中都有不少长江题材的诗歌。而在当代,长江不再只是诗人笔下的主角,更是国家强盛、市场繁荣的象征。长江奋进的诗句,正是这片大河上万般生命咆哮的生动写照,被时代铭刻,成为了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遗存。
“长江大如山”是中华民族困难时期的团结号角,也是诸多文人墨客的题作。这句话的意思是长江就像山一样巨大,可以承担起革命的重任,并且呼应着乌江《抗日诗选》的名句:“浊流滚滚,长江东逝,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两句诗表达了国家危机的严重性和打败入侵者的决心。
自解放以来,长江不仅逐渐走出了困境,更成为了发展的重心和繁荣的象征。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我国实现了从“造农业建基础”到“扩大内需促中高速发展”的转型。而长江流域,则成为了“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的典型示范地区。长江二桥、三峡电站和武汉长江隧道等著名的工程巨制,在长江畔显得渺小而庄严。亿万人口在长江流域喝着长江水、吃着长江鱼,追逐着心中的梦想、奔跑在蓝色大道上。
杨洪基先生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一首深刻揭示长江大变迁的新诗。作者在文中以五章命名,分别是“前·物是人非”,“中·人事代沟”,“良知之谈”,“乐观主义者”和“我想对你说什么”。从个人经历到社会变革,从政治思想到情感交织,这篇作品抢尽人们眼球,称得上极具口碑的经典之作。
在杨洪基的笔里,长江是一条四季流淌的河流,生命力旺盛,跌宕起伏;而在作者本人的视角中,长江是一个正则肆虐的时代,寄托着人心的痛楚、无奈和向往。正是这种强烈的特质和情感认知,让《滚滚长江东逝水》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
“万条崎岖万条泪”一句诗来自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当时他治理满族的时候被康熙打压,被罚戍新疆库尔勒。在告别家人时,他写下了这首码头口占,表达了内心的一片苦涩,也抒发了对困境的坚韧不屈。
在现代,长江不再是林则徐身陷囹圄般的渴盼慰藉,而是全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舞台和产业化的繁荣区域。马尔康过江隧道、南京大学金陵科技园、长江苏北经济区等一系列规模庞大、效益显著的项目,都让长江流域的老百姓心怀感激。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肯定并传承着长江奋进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长江奋进的诗句,深刻描绘了长江伟大河山的风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奋发图强的历程。它们是长江流域与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重拾信心、迎接挑战的感恩之源。未来,也许还会有许多新的长江奋进的诗歌在这条母亲河畔诞生,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历程和生命篇章。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394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09im
2025-04-17im
2024-03-03im
2025-04-17im
2025-04-17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3-06-23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