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海洋就被誉为大自然最灿烂的名片之一。而海曲,则是海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以水天一色融合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成为了不少文人墨客笔下传颂的对象。本文将梳理海曲相关诗句,让读者感受一份自然之美的礼赞。
“钩帘拖绿掩西楼,风丝吹断满湖秋。水簟犹知夜雨声,芙蓉不板凭楼愁。”(沈德潜 《西楼夜听寄怀》)
这是一首描述海曲秋天美景的诗句。诗中“钩帘拖绿掩西楼”,顾名思义,作者借用钩帘的掩映,衬托了海曲秋天的绿色浓度;“风丝吹断满湖秋”,则是赋予了海曲自然奔放的灵魂,运用丝绸碎裂的豪放柔美之意,令人想起水波拍岸时的声音;而“芙蓉不板凭楼愁”,则是抒发对美好景色的虔诚敬仰,襟怀天地之间奋发向上的情感。
除了秋季之外,海曲的春、夏、冬也各有特色。如“飞花落尽送歌声,绿水流连似画成。岁月锁情芙蓉阁,风华正茂来相迎。”(张望 《宣汉恋歌》),引人进入春日花香弥漫的画境;或者“怪石千姿,在水中慢待。山川万象,在云雾里游随。”(杜甫 《咏怀古迹》),所呈现出的则是冬季独有的情景。不论哪个季节,海曲的自然风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仅是自然风光,海曲还有着许多人文历史的沉淀,这些沉淀再加上自然风光的点缀,成为了海曲独特的文化底蕴。
“深院静无人,偏映槛前水。寂寞梧桐深院里,惟有琴声寄我闲。”(曹雪芹 《葬花吟》)
这是一首写于海曲古镇墓园中的诗句。古镇里古朴的墓地,慕名而来的旅人们,弥漫在空气中的殡葬气息以及一群聆听琴声的虔诚生命,凝聚成了这幅奇妙的画卷,也同时呈现出海曲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与独特。
我们还可以在徐霞客的《游记》中找到对海曲的文化描述:“昔往湖广,洞庭之余,登岳阳楼,眺皆草泽,又適值秋凉佳气,突然想起白居易诗;庶几中天立马,岳峙西南,使人忘却虚生哀乐之感。 还因天色将晚,看归舟晚下,故循曾唤人饮为胡城曲,又因湖反远,水路畏难,乃亲造三艘浅底村船:未既载物,而先载人,使之喜习舟楫,及载物,草即快升。”
徐霞客的游记中,透露出了海曲周边自然和文化给旅人的沉淀感,对这个地方的赞美足见其独特英姿。
除了展现出海曲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历史,许多诗人还在海曲中寻找到了心灵宁静和诗意情怀。
“四面苍山水自流,凭栏人面桂花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 《登鹳雀楼》)
这是王之涣在欣赏海曲秋天美景时写下的诗句。海曲崇山峻岭、水流声响,使得素未谋面的王之涣,重新拾起了怀人的情感。茱萸是传统的觅友植物,相约同登高处,遍思近忆,而少一人的哀愁,则更让人对惜别之情有所体味。
还有李白的“惟有旧故人,存心慰百忧;身世犹堪喜,才难遇不周。独立蓝田岸,凉风满衣袖。”,《到秦州唐一品·大武举》。李白是古代闻名天下的儒家学者,于海曲首次成功数次大武举后,流连海曲,祈求内心舒畅,这幅写景抒怀的诗句,与他与海曲的故事交织,成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诗意情怀。
除了海曲的人文历史、自然风美和情怀之外,这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小生命在默默地过滤着海洋中的污染物,并输出出我们能呼吸到的新鲜空气和优美的声音。
“呜呜咽咽向谁说,夕阳楼阁梦里愁。非关语言思虑少,微笑波涛动古洲。”(章碣 《夕阳楼记》)
这是章碣描绘海曲另类美的诗句。在他眼中,海曲不仅仅是自然美丽的表现所在,更加是寄生了许多小助手——鱼儿、海鸥等细小的物种。这些物种细密而有机地融合在了海曲的自然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395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1-16im
2023-06-19im
2023-05-25im
2023-06-18im
2023-06-21im
2023-05-31im
2025-05-02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