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既反映了时代背景,更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智慧。而“翌”,这个陌生的字眼,似乎并没有出现在太多的古诗中。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突出的例子中,挖掘出它的诗意和文化蕴含。
“同妇大夫公去,语如流水音翕翕。”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它是一首描写离愁别绪的词作。而这一句中的“翕翕”,是一个古老的音乐符号,在唱歌的时候表示连装,指音高滑动而不产生变调。它用来形容人语流畅,优美悦耳,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告知那个时期的古代音乐常识。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留翌坐荒废,交情在此深。”
杜甫的这首《奉赠韦左藏评事》是一首借送官之际,表达对友情真挚的感人诗篇。杜甫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真挚友情的向往。而其中的“留翌坐荒废”,则是表示摆脱翌世的生活琐事,安享清静、自由自在的意境。它所代表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月夜,照江头,唯见江水流。”
辛弃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旷达豪放、豁达大气、淳朴自然而著称。他的这一首《钱塘湖春行二首》中,没有出现“翌”这个字眼,但是他抒发的那种壮美的风景和人生哲理,却与“翌”的意象不谋而合。辛弃疾把这一春天的苦难和希望,化成了宏伟雄浑的山川大河,启迪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年忆储卿,翌日值李龟年。”
李白的这首《相思》颇有凝重沉郁之感,它表达了对于夫妻之间亲密情谊的描写。其中的“翌日”,用纪年法把事情说得精准而又感性。它所承载的,是时间流转和人生变幻不测的感慨。
在诗歌的海洋上,寻找“翌”这个字眼的诗意,就像游走于古老城镇的小街巷,总是让人无限遐想。而整个语言的交驰与传承,也正是源于这样一种文化积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它,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和韵律。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430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