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枝作别”这个词汇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撰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依依新绿间杨柳,碧嫩青青柳絮长。别时茫茫江浸水,思君不见下渔洋。” 柳枝既是春天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也成为了辞别的意象。我们今天来一起看看哪些诗句中也运用了以柳枝为表达的信物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中有车马,往来过隙迹。
但见群鸦戏,原野即悲鸣。
天阶夜色凉,树影沉沉重。
犹闻抱关蛇影,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是中国文学中一首极富境象和意象力的作品。整个作品表达的主题是冷静、孤独以及对风景悲壮的赞美。整首诗没有直接提到柳枝,但在最后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可以感受到柳树的婉约和忧伤气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以枯梅为背景,借以寄托己愁,表现出自己孤独、落寞,进而悲叹社会乱象的情怀。虽然没有提到柳枝,但是这个概念同样适用这首梅花诗,“独自开”与“孤舟蓑笠翁”都表示了不取消、独立的精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登泰山以及绝句两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出自他生命晚期创作的诗篇。杜甫先前身处边塞, 曾有戍边、辞官两次等经历,使得他对于人事纷扰 ,国家兴衰有很深刻的体会。在他的晚年创作中,开始有一些消极抑郁的感觉。在他的诗中柳枝通常被用来标志生命的凋零。
这体现在他的《绝句》这样的微小而悲伤的小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个人在黄昏里”。这两个文字表达了杜甫在世情寂莫的孤独状态,与之形成的便是柔美感人的意象 --- 那绿瞳孔、伫立空旷异境中、听行赏月情歌吧!
无论何种语境下,以柳枝作别都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能表现辞别和离愁别恨的一种形式。柳叶的飘摇,在作品中格外的华丽和婉约。那细长的枝条,如同写依依惜别的一串句子,让人感到愁思无从解放。柳枝在诗词中如同一只又一只倩影,总是能为读者所感动。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62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