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既是我们最初的根源,也是我们回归的目的地。多少文学家、诗人都曾用他们的笔墨将家赞美得如同天堂一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有关家的诗句,一起品味家所带给我们的情感与温暖。
苏轼的《家》一直是被人津津乐道的佳作。其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绵绵无绝期,唯我酒醒人已去,此恨空余泪如雨。” 的诗句便尤其经典。它充分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惋惜,也折射出了对家的怀念之情。在我们身处外面的世界时,多少时刻会在心中默念着这样一句诗:“唯有家,能消过往恨。”
王安石在《小桥流水人家》中所描绘的,是一幅美好而温馨的家庭图景。那些“童车系绿阳台”、“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等描写,仿佛让读者走进了这个家中,感受着屋檐下流淌的温暖。而最后一句“此夕清光何处无,廊前月色嫩如霜”更是将家庭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给人以亲近自然,生活和谐的感觉。
“采琴闲坐云岩下,吹箫便退木兰船。”这句出自张若虚的《山家》,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到家庭之义,但它所描写的田野自然和文人雅士,也难以分离于“家”的意象。它展现出了一种仙人境界——闲散、自由、无拘无束,而这样的田园生活永远是我们心灵所渴望的居所。
“播种时节,风雨正好”,这出自徐志摩的《乡村四月》。“家”是多样的,在这篇诗里,徐志摩所描绘的老屋,也代表着如家般的感觉。以老屋之名,叙述了乡间春色和慢节奏的生活态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水调歌头”更让人们在感慨时,也愿能回到田园般的简单生活,和离蒿之依杖牛奔之精神。
出自毛泽东的《故乡》所呈现的是一片熟悉而又略带忧伤的土地,“绿树成荫,红花散漫。漫谈笑,晒太阳”。这里不仅有乡村风光,还有家人的身影;不仅有美好的场景,还有对美好回忆的去留不定。它将个人与众生联系在了一起,关注于生活中细节情感,让“故乡”的形象更为立体、记忆也更为深沉。
在这些不同的创作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各自对家的不同角度的刻画。正如苏轼所说,“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在世俗情事和日常琐事之间,美好的“梦”只有在心中才能寻到。也只有将所有有关于“家”的元素包含其中,我们才会想到乡间春色、深山弄水、绿树成荫、童车系绿阳台等情境,理解了“家”与人间天堂、养育爱和希望的远大抱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643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