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汤是一道中华传统汤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食享受。百合自古就有“华发松姿”、“白花如雪”的美称,加入汤中,不仅可增加汤品的香味,而且还具有清热润肺、养颜美容等功效。民间素有“一汤养整个家庭”之说,可见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本篇文章将从诗词角度出发,介绍百合汤在诗词中的表现。
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到了百合汤的美味。其中第一首《移步出户久》中提到:“灶间时复煮,浆洗为吾婚。”这里的“灶间时复煮”指的就是百合汤,而“浆洗为吾婚”则是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感激之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百合汤的喜爱,也有体现对家庭和融洽婚姻的珍视。
宋代百草园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一副画作。而这幅画原来的名字是《行在清明上河图》。其中有很多画面都描绘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包括吃百合汤。在画作中不难看到有女子或家人手捧着百合汤的情景。这幅画作正是表现了百姓对百合汤的喜爱程度,也证明了百合汤在当时的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徐志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其代表作之一晚春中也有和百合汤相关的诗句。其中写到: “莫道桃花尽,尽处是流年。百玉散於辉,九轮落空悬。” 这里的“百玉”就是百合,诗人将其比作宝石般的明亮和光彩,以此形容百合汤美味可口。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不可挽回的感慨。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敬之在寄右军中有提到“汤泛才垂暗,佳材抵可编。”这里用“汤”来指代百合汤,而“才垂暗”则是表达其久煮恰到好处的状态。所谓“佳材”,是指百姓们珍藏的粮食如食米、面粉等,而王敬之却说百合汤不亚于这些佳材,足见其对百合汤的赞美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文人都写过关于美食的诗歌。而在郭沫若的黄河大合唱中,也有一句百合汤的诗句:“春来红花百里道,鸟夜啼穿百合汤。” 这里描绘的是春天中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象,而百合汤则被赋予了自然、纯洁、美味的特质,作品中自然与人类饮食文化相融合,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好之情和生活品味的追求。
通过以上诗句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百合汤在古代和现代诗歌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而百合汤无疑是其中的一名珍品。作为家喻户晓的汤菜之一,百合汤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人民极强的生活欣赏和品味意识。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018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5-05-2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8im
2023-06-25im
2023-05-28im
2024-01-24im
2023-06-18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3-05-31im
2023-06-04im
2023-06-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