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末尾为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07日 阅读:256 评论:0

  

末尾为处诗句的深刻寓意

末尾为处诗句

  末尾为处的诗句,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不少著名的诗歌作品中,都能看到这类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尾和巧妙搭配的意境描述,如苏轼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楼高月小,水落石出”,唐婉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以及辛弃疾的“然后面朝黄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么,这些末尾为处的诗句又有何深刻的寓意呢?

  

1. 寓意诗歌的主题

  末尾为处的诗句能够寓意诗歌的主题,为整首诗歌增色不少。写出主题后,用几个简短的语言,在结尾处重复一遍,更能让人听到主旨,使之顿悟于心。所以,爱情诗中的诗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与“离别干戈今寂历,壮心携手走西东”即重申了爱情的残缺和孤独,军旅诗中的“五岳倒为轻”或许描写了俗世尘埃的卑微和个人心情上的扭曲,反战诗中的“面朝黄土,三杯吐然诺”则深刻表达了对战争暴行的强烈谴责。

  

2. 表达情感的强度

  末尾为处的诗句在表达情感的强度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主题复杂或情感丰富的诗歌,在结尾处加上几句有感染力的语言,已经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优美的艺术作品。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结尾一句“年年楼上,与花为伴”道出了女人无奈的命运,表示了她对爱情的期待,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有无穷遗憾、惋惜之意,不禁让读者感慨万分,心生怜惜之情。

  

3. 强化文学形式上的呼应

  末尾为处的诗句用来强化文学形式上的呼应也是其重要用途之一。风格简洁、语言紧凑有力的短诗,特别适宜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在其整体结构中,营造融洽、和谐的韵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结,意味深长,给人印象极深。在文章最后添上一两个短小精悍的诗句,可以说是咫尺天涯、概括全篇,既起到了总结作用,又带有考眼游目之感。

  总之,末尾为处的诗句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能够使诗歌内容更加深刻、精密,充满艺术美感,它的经典地位便于时代、不会过时,成为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修辞手法之一。

标签: 诗句 诗歌 语言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195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