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是中国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着春秋时期迁徙动物的鸟类,也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许多古诗人都笔下过鸣雁,把这一群体赋予了深刻含义,并通过它传递出了人们对生命和情感的感悟。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这首诗有名的一句就是“飞雁逐残阳”,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描写了季节交替,飞雁离去的情景。在诗人笔下,鸣雁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感。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鸣雁,但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出了季节轮回的迹象。这是一首抒情诗,不同于杜甫诸多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借花鸟之间的感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渴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也没有直接提到鸣雁,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探讨了时间流逝的无常和人生轮回。其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句,则述及鸟鸣声渐渐减弱,季节交替的情景。整首诗抒发出作者凄凉而深刻的别离之情,是一首经典的送别之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在此摩崖碑,謀定而後動。
登高壯觀天地,大江茫茫去不窮。
黃山蒼翠橫千里,秦嶺巉巉組八方。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首诗是一首壮游之作,其中“大江茫茫去不窮”,描绘了江水奔流,鸟儿翔集的情景。在中国古诗文中,鸣雁常常是与江水和山林一起被提及的。鸣雁是这些自然界勃勃生机的象征,它们在诗人笔下,成为了表达自然界美好之感情的重要存在。
鸣雁,是中国古诗文中的重要意象,代表着离别和思念,也是自然界勃勃生机的象征。在中国古诗文中,许多诗人反复描绘过鸣雁的形象,赋予了它深刻的含义,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487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