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是一个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寓意着过去的一年充实而丰收,希望新的一年也可以丰收并幸福安康。年有余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他的生命旅程中积累的财富与经验。诗人们通过诗歌将岁月逝去的感觉表达出来,用岁月的痕迹留下对这个时代的记录。
唐朝的岑参在他的年终赋中先赞美了唐中宗的才能和治理,然后写到新一年的期望:“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韶华不为少,恶景不再吟。阅微知著录,望贤若渴饮。方懿(yì)云霄后,凛凛陈至冥。”这几句话对于新一年的期望非常高昂。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中,作者写到了短暂不同寻常的臆想:在将来的某个年份中,他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大草原上,抬头望见蓝天和白云,心中焕发出略带欣慰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老也借以表达了对旧岁的告别,但是同时也诠释了新年的美好愿景。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描写新年的红笺断肠词。辛弃疾通过写对于爱情的思考,明白了生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因此越是进入深秋,愈发觉得时光突然加快,在眨眼之间即刻迎来了中国传统新年——春节。他在诗中呼吁“寄语今年春,勿忘我思量。”在这一年里,他想要再次回忆起过去的事物,并暗示自己即将到来的离别。
明朝书法家王铎的年历被认为是年有余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这个杂年历的584个诗歌记录了一年中不同寻常的情景。在其中的每一个月份中,他都描述了各自的气候变化,并将其之间的各种差异以及时间的流逝作为一种纪念,留住岁月的痕迹。
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员外》用以阐明他对于新年的期待。他写道: “梅雨贮雪满东领,春风拂柳扬州路。为问何人犹北去,烟深沙远几戎戍。”整首诗感觉十分忧伤,他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和失去的朋友重聚。在新年的这一时刻,他依然感到孤独,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总的来说,年有余诗句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诗句对于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不言而喻。不同的作者在描述他们的年有余时,都流露出了不同背景和不同情感。但是,每个诗歌的共同点都是对时间的重视以及留下岁月中的痕迹。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594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09im
2023-05-31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2023-05-27im
2023-05-25im
2023-06-03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