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兰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14日 阅读:157 评论:0

  

与兰相遇

与兰的诗句

  兰,是一种文雅的植物,即便没有花朵的陪衬,单独的兰依旧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许多诗人将兰与女子相比,称之为“长苏”、“邻魂”,形容着她们的高雅与清纯。那么,当我们与兰相遇时,又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交融呢?

  

1. 赏兰

  人们常说:“春赏桃花,夏赏荷花,秋赏菊花,冬赏梅花。”可实际上,在中国的四季里,一年365天,常年都可以赏到美丽的花儿。而兰,则是四季常青的“非花中花”,别有一番风韵。

  赏兰需要细心,细微处才是感动。首先,要看兰花的形态与颜色。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说:“《诗经》中,对兰花赞誉最高,而诗歌所细述的,不是它的馨香,而是它的清凉。所以,赏兰时最重要的是它的清新与高贵,无需被繁华所掩盖。”

  除此之外,还要看它的香气和语言。兰花其实并没有很浓烈的香味,甚至有些清淡。但正是这份清香,才显得那么高雅和深情。古人以笔墨形容兰心如玉,剑眉如柳,以此表现出兰花姿态端庄、娴静的美感。

  

2. 诗中兰

  诗歌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而兰花则是不少文人雅士所钟爱的艺术题材之一。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如李白、唐寅、辛弃疾、陆游,都写过关于兰的诗句,将其凝聚入文艺之中。

  其中,李白最为脍炙人口:“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可惜今宵月明低,照到林间一片斜。”这首《清平调·其一》中,“梨花”“月亮”等词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孤寂,而描写兰花“照到林间一片斜”则与其它暗示形成对比,使得兰花的清新尤为突出。

  而唐代女诗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则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句词含义深远,与兰花相映成趣。词中大量运用了典故象征化和抒情手法,四季的景物交织交错,将思念与季节提炼在了兰花的清香中。

  

3. 意境兰心

  兰以清纯高雅著名,它奇妙的气质给人带来了类似“境界”的美感。隋末唐初的孙思邈曾留下:“兰者,高洁者也,所以人皆爱之者,故为仙人常服。”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兰的性格与价值。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还被赋予更多的涵义。它通常代表着高洁的品格、谦虚的态度、清新的气息和纯净体质。神话中的兰台,是中国神仙居住的地方,养尊处优,独享绝世荣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崇高位置。诗人常以“兰亭”、“兰峰”等命名地点,以至于“兰”深得人心。

  

4. 兰语与禅境

  在中国,兰花是藏在书房里的花,僧人禅位旁、古人文集上总喜欢放一盆兰。成群的兰花在枯山溪水、古寺法堂里默默地绽放。陆游有一首词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形容了禅境之中,兰花作为一种难得的寂静风韵,不作花鸟蝶虫之添麻烦,而是精致而内敛地存在。

  同样,日本人将兰花视为龙团之内的美瑰。日本茶道大师千宗室坦言:“茶道的雅趣在于读书、听音乐、观绘画、品品茶、玩花器、品菜香、赏景色,其中主要是运用悬案及食器来配合季节、时令或场合,以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出对自然、艺术和文化的热爱。”而兰则贯穿于其中。

  

5. 兰之神话

  说到兰的神话故事,便不得不提《列子》中的“饮液之苏”。兰被视为“瀛洲之药”,与枸杞、甘草、莲实并称“五味子”。在这段神话中,相传仙人吕洞宾带领列子入蓬莱山访道,上墨池之台,共备三瓶仙果,供列子祭拜。这三种仙果分别是:小药甘薯(共五蒂)、饮液之苏(藤上蜜囊)和大明珠(吴刚所拾之那个)。饮液之苏在抒发人物情感、揭示道理方面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此外,兰花还在传统文化中染上了一些浪漫色彩。相传,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正是由于被王熙凤喂了一根藏着兰花的糯米馒头后中毒而亡。因其一生高洁情态、清雅而自然造型,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表达女性美感和精神内涵元素之一。

标签: 兰花 诗人 文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594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