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作的诗句

屈原,字子山,为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及思想家。他的作品涵盖了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代表作《离骚》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不朽的经典之一。
1. 离骚
1.1 “楚狂接舆”
楚狂接舆乘高驷,
俯视王谢沉郁洲。
竞捷万状皆丑恶,
势善者少民莫优。
跳极则抵凌波壮,
言寡多僻而无厌。
清才干以畏其事,
心纵远以游其途。
……
1.2 “辞章敷写景光潦”
则视众人如草木,
视自己如天地。
天地不愧于人志,
而草木不可以自恃。
故宠溺不能当意,
威武不能屈节。
愿言语真容,
背俗世之群心。
辞章敷写情光潦,
Mythos式微何足珍!
……
离骚这篇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诗歌的排版和辞章之间非常和谐,语言简练,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正义感。其中“楚狂接舆”被认为是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用丰富的比喻手法描绘了楚王赵黔驾车巡游时的荣耀,旨在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怀。
2. 沉玉楼
2.1 “春风送暖入屠苏,绿柳东来韶景初。”
春风送暖入屠苏,
绿柳东来韶景初。
薄衾小帐夜深卧,
却忆故人梦断无。
2.2 “高烽波上画长弓,凤箫声中月满堂。”
高烽波上画长弓,
凤箫声中月满堂。
雪窗葱笼愁万绪,
此夜无眠彻曙光。
沉玉楼全篇以叙事为主,情感充分而细腻。其中“春风送暖入屠苏,绿柳东来韶景初”从
自然景观出发,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而“高烽波上画长弓,凤箫声中月满堂”则充满了悲凉和忧郁情感。整首诗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语言的同情和追忆,是因为真实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3. 海鹤
3.1 “海鹤去来楚寻陈,胸中
琴书万户尘。”
海鹤去来楚寻陈,
胸中琴书万户尘。
楚王城下绕南地,
地树百园清风新。
3.2 “云起水落剪剪行,惊破鸿蛇落叶声。”
云起水落剪剪行,
惊破鸿蛇落叶声。
夕阳照我旌舞片,
步行上岸自轻轻。
海鹤是一首流畅优美的诗歌,用极为简单的语言展现了它的诗意。它通过以海鹤之物,来展现出作者对故乡的
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首诗的始末是写鹤在会散时经过楚地,又离开楚地;而中间的内容则是描写了楚地的历史、风景及其文化。
4. 九歌
4.1 “头发无儿白尽,问春何日归。”
头发无儿白尽,
问春何日归。
恨杀去年人不来,
煞条世上生。
心念神灵在天畔,
有灵吉兮,
使我有所欲。
南山玄阴下,
鬼火飞沸,
捣药成丹。
胡为乎智士高良,
竟苦无终?
……
九歌是屈原的一首赞美乐的诗歌。它构思奇妙,语言清新。它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注重和赞美。其中“头发无儿白尽,问春何日归”概括了当时人们的无奈和失落,而“南山玄阴下,鬼火飞沸,捣药成丹”则生动地描绘了乐舞场面。
5. 天问
5.1 “大难临之吾谁与共?陷阱埋之吾谁能脱?”
大难临之吾谁与共?
陷阱埋之吾谁能脱?
命欲绝与天遥仰,
胆如钢铁心摩拳。
5.2 “秋风袭人寒与衣,江北江南昏与晟。”
秋风袭人寒与衣,
江北江南昏与晟。
苦辛未许狂歌语,
且自忍耐追问情。
天问是屈原的一篇哲学思考的诗歌,它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对死亡的恐惧。其中“大难临之吾谁与共?陷阱埋之吾谁能脱?”这一问句里充满了哲学意味,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对命运的不屈和叛逆。整首诗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和珍贵性。
总之,屈原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思想文化。他以独特艺术风格,宏大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的饱满表达,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采与国家面貌,在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创造出新的空间,体现出中国文化多样、丰富和深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