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有碧透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15日 阅读:112 评论:0

  

有碧透的诗句

有碧透的诗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诗中所描述的美景依然被人们传诵,它以墨绿色的青山为背景,以清澈见底的白水为点缀,构成了一副优美的画卷

  在诗歌中,碧透的描写常常出现,纵观古今文学作品,不难发现许多著名的诗歌中都用到过“碧透”的描述,而且每一个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美景。本篇文章将以诗歌中常用的“碧透”一词为主线,探讨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1.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碧透

  古代诗歌中,每个诗人都展现了自己对碧透的理解。这些理解包括不同的视角、情感和色彩。下面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碧透描写,简述其意义:

  

  1. 岳阳楼记(宋)
  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岳阳楼在洞庭湖畔,楼高七十二尺,因此外旁有楼台,访日观风之趣。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画上的明月高挂空中,从水满天的洞庭辽阔江景中出现,令人心旷神怡。

      

  3. 离骚(战国)
  4.   “东方之日兮,彼姝之敖兮。与女同游兮。乘蒲牢兮,从我戍兮。“

      

      《离骚》是中国伟大文化遗产之一,通篇紧扣主旨,经典旋律使《离骚》极具传唱性。诗歌中有丰富的色彩艳丽的描写,充满了资源的美好和梦幻的色彩。其中,碧透的海水被描绘成宛如天空的美景。

      

  5. 庐山谣(唐)
  6.   “烟横山水暮,色彩世所稀。纷披一片白云,胜似闻天喜。”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歌从调子到词意,均莲花百开。庐山东南之地,位在江西鄱阳湖之南,屹立于江南蔚蓝色的天空之中。“一片白云”碧透也。庐山崇高寂静、博大深邃、孤巍苍茫,激起了白居易的无限感慨。

      

  7. 赠汪伦(唐)
  8.   “天净沙秋思,海棠未眠,我问寒风几度回雪。”

      

      唐代皇族女子王昭君与边塞将领有了儿女,名叫汪伦。王昭君非常爱汪伦,赠诗以告别。诗歌中有“天净沙秋思”和“海棠未眠”等描写,将汪伦浓烈的情感化为抒情的言语,令人感受到了一种碧透的、』脆弱的、婉约的情感。

      

2. 碧透的美感

  碧透作为一种美好的描绘,它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从文学阐释的角度来看,均有看重小语境,重视留白的情感内涵。

  

2.1 小语境呈现的纯净感

  碧透的描绘往往与清澈、纯洁等因素相联系。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碧透往往是一种纯净的呈现,体现了作者对于纯洁和美好的向往。例如《江南》:茫茫千里楼阁接,长风万里晴空,莫许平愁满眼觑, 疏影横斜水清浅。刘禹锡在《太和殿赋》中也用“碧油油的”描绘了太和殿上空境的纯净。

  

2.2 留白呈现的空间感

  诗歌中的“留白技法”指的是作者创作时有意为之的省去某些内容,让读者去去领悟。这种留白也可以产生一个空间的感受。例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就是在这种语言的基础下,呈现出了一种宁静和广袤感。

  

3. 结束语

  从一些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景致,亦或者是情感,作者都很注重文学呈现的细节,特别是碧透。所呈现的美好、纯洁、留白等感触凸显了作者情感的深浅和文学描写的巧妙,同时也将读者的想象空间推向了极致。未来,《今朝有雨》、《若干年后》这些作品,可能也会通过更加激动人心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更透彻的文学魅力。

标签: 诗歌 情感 描写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750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