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既有独具个性的诗人,也有流传千古的经典诗句。在众多的经典诗句中,出现最频繁的必然是“为公”二字。
“自修齐者,至于致治;至于致治,至于神明。”这是《大学》中的一句名言,其中就包含了“为公”的思想。自修齐,即个人修养,必须要达到致治之境,才可以追寻神明之道。而这个致治之境,必然是为公之境。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中就有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经典诗句。而辛弃疾的诗歌中,为公的思想也随处可见,比如他曾经写道:“公事堂前小草丛,似人回首,未成公论。”这句诗从草木之间寄托出了为公之情,充分展现了辛弃疾的为公思想。
宋代诗人陆游更是为公之情的代表,他执笔写下《游山西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美景,更表达了为公的精神。每当看到维护正义,帮助国家民族的壮举,就愿意大喊“为公啊”!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声望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歌很多都蕴含着为公之情,其中《春夜喜雨》一诗就在形容自然美景的同时表达了为公之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喜雨为开头,描画了自然景观之美,同时也掩盖着杜甫的为公之情。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时代也涌现出一批具有为公之心的文学创作,其中以党诗歌最为突出。从《义勇军进行曲》、《我的祖国》到现在的《我和我的祖国》,党诗歌传唱了爱国、团结、进取、奉献、拼搏、包容、互助、友爱、共赢等优秀品质。这些充满力量的歌词用汉字记录下了祖国的发展与壮美,蕴含着为公之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公之情从来都是一种优秀品质,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无论是从历史经典中挖掘出的为公思想,还是在当代优秀文艺作品中的为公之情,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期望我们今后也能够把为公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754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