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富贵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19日 阅读:137 评论:0

  

赏析富贵诗句

很富贵的诗句

  富贵是人们身心的期许,是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国文化中观念的核心之一。富贵托起了民族的希望,也充盈了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名篇中的憧憬和追求。诗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富贵这一课题上,有着涉及各个方面、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本文将以一些标志性的富贵诗句为切入点,来感受和赏析富贵主题下的诗歌艺术。

  

1.从飞流直下三千尺到牡丹亭上罗帐十四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登高》

  牡丹亭外春寒舍,梨花院里秋闲坐。——高鼎《踏莎行》

  杜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高鼎的“牡丹亭外春寒舍,梨花院里秋闲坐”都是著名的富贵诗句,用另类而宏阔的方式阐述了富有和幸福的境界。就杜甫而言,他的这句诗流传至今,成为了包括世界各个角落在内的很多有文化底蕴的人们膜拜的对象。而高鼎的诗句则是一种自我寻求平淡生活、追求幸福感受的表现。这两句富贵诗句集中体现了富贵意象对于人们内心与外在构建的巨大影响。

  

2.民谣之美,驻足体味

  云深不知处,落月照前溪。 ——苏轼《蝶恋花》

  玉佩长回首,惆怅清辉低。 ——刘过《陇上行》

  民谣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富贵课题自然也深入到了民谣的世界里。苏轼的“云深不知处,落月照前溪”形象地描绘了上乘人们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刘过的“玉佩长回首,惆怅清辉低”则透露出满足感在富贵生活中未必是绝对的,也有着被改变和突破的可能性。民谣以艳丽的模样,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体现出行业性、不同地域文化元素与特点。

  

3.远离尘俗,求取道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安石《泊船瓜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话是中国文化中的“隐士精神”的象征,是古代文人追求富贵的方式之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反映了文人墨客在与现实社会面对面时所必须具备的某些“傻气”,或者说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道士的生活幸福,甚至在现代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对道士生活的追求也像是一场热恋,即便生活不易,纵然道路潮湿坎坷,他们也会数十年如一日地执著于自己的梦想。

  

4.凭栏嘆物,望极变辉

  万物皆有贵贱,冷暖自知真心。 ——袁枚《聊斋志异》

  满目山河重叠,曾逐东南溟。——辛弃疾《青山一派绿水绕》

  袁枚的“万物皆有贵贱,冷暖自知真心”深刻表现了富贵这一课题背后的必然性,也塑造了“真实”与“真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满目山河重叠,曾逐东南溟”则是象征着文人视野与态度,在富贵课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富贵意象的内涵有所转化,但总体而言,它依然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变幻跃动的丨经,透发思想的光芒

  春去秋来几度重,万涛淘尽又抛空。 ——唐婉《远书曾侍御》

  残雪照莺仙阁晓,鲜花对酒蜀江春。——杜甫《忆昔二首》

  望堂头,群盗逐日西飞鹏。——李贺《长安慢》

  在富贵这个话题下,它的历史时间跨度和内涵的丰富性为丨经提供了非常好的发挥空间。其中,唐婉的“春去秋来几度重,万涛淘尽又抛空”说明了人生中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充斥着富贵这一课题下的时代担当者的思考;杜甫的“残雪照莺仙阁晓,鲜花对酒蜀江春”暗示着中国宏伟背景下的细枝末节,以及个人在富贵道路上走过的艰辛;李贺的“望堂头,群盗逐日西飞鹏”则让人联想到天下大勢和个人命运交汇之后,所表现出的豪放与自信。

  总而言之,富贵课题历来是中国文化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话题,也是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富贵这个主题

标签: 中国 文化 课题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166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