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民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概念,其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止一个,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方面,下民都被当作人类生活的根本基础。在诗歌中,下民也经常被提及,许多名家、常识、闲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博弈着它。
诗句中往往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生活,而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里更容易流露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十里荷花,廿里香,亭亭如盖,如琼珮玉”(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白居易为纪念好友离去而所观赏到的美景,看似只是句描绘自然的诗句,却蕴含着作者对下民生活的感性领会。
而同样是唐代诗人的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他为下民的悲惨遭遇而悲叹:“军州向晚久,帐殿开前后。落日在京口,蒸尘生积草。南渡楚江不可渡,明朝依旧半湖山。故人清夜多悲管,楼上秋风异岳松。”
诗句还可以作为表达民意的媒介。唐宋时期,百姓对于文化艺术的关注远远高于现代,而这种关注也带动了文艺作品对于政治、经济等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因此,在一些著名的诗句中,往往可以看到作者的强烈动情和对于下民生活的关切。
比如唐代孟郊的《登科后》:“燕水奔流石不转,阴山路转黄河曲。惟有妇人心,白发不相顾。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首诗几乎所有的描写都关于下民的生活和遭遇,其中特别重视女性,表达了对妇女特别是贫穷妇女的敬重和怀念。
在古代中国,在一些农历节日或者大型庆典的时候,诗词往往被用来传承当地习俗和文化。比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悬挂门神,这是一种保佑平安和清道福的老传统。而在五谷丰登、丰收喜庆的站子里,流传着大批古代名士的吟咏之声。
当然,现今的社会环境变化和人们精神文化的转换,让下民这个概念产生了诸多变化和意义的拓展。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下民这个话题都能够引发思考和关切,而在本文中,我们所引证的这些古代诗句仍然能够让我们通过艺术去关注、表达和铭刻那份与众不同的共鸣。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212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2-28im
2024-02-10im
2025-05-03im
2025-05-02im
2025-05-04im
2025-05-06im
2024-03-25im
2025-04-30im
2025-04-29im
2025-05-01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