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怜,是人类最为普及、也最为深刻的情感之一。
在诗歌中,怜这个词更是倍受追捧。它以短小精悍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对人世间种种不易与痛苦的感同身受和无尽的关爱。有时,一篇优美动人的诗篇,就是由同一个怜字而定下主旨的探讨。
怜,时下已成为爱的代名词。诗歌中的它也常与爱情放在一起。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长干行》中写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宁似一枝花独立,不羡郎君把酒行。”这里的“伤心”,别看只是两个字,却已在不经意间将爱与怜融为一体。
两句简洁的诗句,但所包含的意思却是诗歌艺术的点睛之笔。惜缘的哀怨与柔情在此融合,流露出一份无限深情的怜爱。
怜,也常与悲情挂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有“离离草原,迢迢北路,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又起泪如雨。”
“泪如雨”这几个字,乍看似乎没有和怜联系起来,但再仔细想想,恍然大悟:那不正是对自己、对亲友、对故乡的怀念,对逝去岁月的怜惜吗?
当我们成为某个时刻的过客,重游旧地,品茶聊天时,对往事的怅惘和美好,就像那泪如雨,点缀着我们的生命历程。
除了和爱、悲联系极为紧密之外,怜还有与众生共同呼吸、共同参与、共同反思的意义。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百年惟有此登高,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赢得仙祖巧相才。”
这里的“为伊”,实际上包容了作者对人生经历中所有关爱以及追求科学和创造的怜惜之情。即使苦心努力,也只能耗尽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份无尽的美好和荣耀。这正是谁都会面临的选择。
怜,一词之轻,散发出的是巨大的魅力。它引发的思考,探寻出一个个与人相关的、内心深处涌现的情感。它被视为文化、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媒介。
怜,是一个直通人心的词汇,流转着关爱和温情,让我们心生向往。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怜字的文化、情感和精神内涵,凝结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取向。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338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