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望月有感干戈什么意思(望月有感全名是什么)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20日 阅读:187 评论:0

望月有感干戈什么意思?探寻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望月有感干戈什么意思

望月有感干戈什么意思?

“望月有感干戈”是一句流传于古代诗词中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望天涯,不见长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其中的“望天涯,不见长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望月有感干戈”的来源。

“望月有感干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干戈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描绘战争、战乱等,而“望月有感干戈”则是指在远离故乡、身处异地,望着月亮感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这一句诗在表达作者离别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反思。

干戈的文化内涵

干戈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和平的向往。在古代,战争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战争更是时有发生。在古代诗词中,干戈一词往往被用来表达对战争的反感和痛惜。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战城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战城南”的意境,表现了杜甫对战争的反感和痛惜。

在现代,和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题,但是干戈的文化内涵仍然在古代诗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古代诗词中的干戈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望月有感干戈的启示

“望月有感干戈”不仅是古代诗词中的典故,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的一种启示。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让和平成为我们生活的主题。我们应该在平静的日子里,时刻警醒战争的危险,反思战争的痛苦,发扬和平的精神。

“望月有感干戈”也启示我们,不仅要珍惜和平,更要为和平而努力。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让和平的种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扎根生长。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不与人争斗,不以暴力解决问题,更要积极参与和平事业,为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望月有感干戈”是一句流传于古代诗词中的典故,它不仅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战争的反感和痛惜,更给予了我们当代人珍惜和平、为和平而努力的启示。我们应该在平静的日子里,时刻警醒战争的危险,反思战争的痛苦,发扬和平的精神,让和平成为我们生活的主题。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和平事业,为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439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人生失意诗句
下一篇:安腾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