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写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22日 阅读:143 评论:0

  

山高水长——写诗句的浪漫情怀

山高水长写诗句

  山高水长,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赞美,此言用来形容中国这方土地上那些波澜壮阔的山河景色。从《离骚》到《庐山谣》、从莎士比亚的《一握尘土》到高尔基的《生活在火车上》等各国诗人的名篇,不难看出:山高水长这种美好的意境经久不衰,且被世界各地文化所共通和传承。

  

一、青山绿水——山高水长的神韵源流

  山高水长是一种呈现自然风光魅力的表达方法,更是人们深情关注自然的真挚情怀。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山川秀美,自古就有着诗人与文化人物的跨越千年的崇敬之情。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展现的便是他在楼上俯瞰山河,远望黄河流淌到大海的美好意境。杜甫《江留台九日》目断秋波,作别襄阳,登高望远,以“如今三五十年,何曾见得江水东流?”,形容了他巍峨江山的壮美,也表达了他沧海桑田般的遭遇。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红旗漫卷西风寒,拥蓟北辰屏障坚;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这些词句卓有成效地赞美了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同时凸显了黄河、长江等我国众多的大河大山无比崇高的形象。

  在国庆档期上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某湄公河畔镇民间唱诵的《江山》一段,更是直接借山高水长之象来形容壮美的家乡:澜沧江岸边/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群山/青黛肆意倚险峰/雪崭崭啊/耸立天边冰山/缤纷大地灿若霞笔底行/汩汩潺潺流淌的江水

  

二、前生注定——山高水长的文化含义

  除了被赋予诗意的形象之外,历史和文化渊源也是山高水长美学意象的重要载体。

  县城楼前山水画,倾城粉黛心中在。 ——杨凌访吴道子山水画

  吴道子是中国宋代的一位山水画大家,他的作品被誉为已经到达了中国画的巅峰,不仅在当时,更是成为了后世画家的样板和参照。由吴道子所创造的“龙骨山水”形式,将神话传统的“山川上课”的思想贯彻进了艺术表现。他所进行的大量勾勒、描摹工作,使得自然山水的景物非常真实,同时他更关注画面的整体气息,试图将所有自然元素都列入山水整体。这种将中国神话山水的理念贯彻进艺术表现的形式,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被大量模仿和继承,甚至成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代表。

  而与之相比,在战国时期的文化中,人们就构建起了“高山流水”传统文化。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非常注重描述事物的与道理相符,与天地万物相通。而在这两者共同贯穿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高山流水”就是是表达人类精神与大自然本体关联的一种诗情画意。通过将自然中最原始的元素山和水糅合在一起,进而构成人类精神生命之源的图式。尤其是提到音乐界大师郎朗的姓氏,其字面义即为“高山流水”,难道不正是寓意着高山、流水的美好和谐吗?

  

三、时空交响——山高水长的艺术表现

  山、水之意象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潜移默化,它为人们提供了充裕的表现空间和文化内涵。山、水之美更是多元、丰富、变换无穷,可用于各种语言艺术的表现,诗歌、文学、文化遗产、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形成的诗歌类型“山水田园诗”,就是通过自然山川景色的描摹,加之人类感性的生命体验,来创造表达诗情画意的效果。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次北固山下》、杜荀鹤《登高》、贺知章《塞下曲》、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居易《赋得古原口号》等,都为这种诗歌形式注入了高度人性、情感激昂的内容,使得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山高水长这一美学理念也深刻影响到了世界艺术的制作手法和主题内容。来自俄国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高尔基在一篇经典之作《生活在火车上》商讨到了山高水长问题,《生活在火车上》选取的是“楼外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诗句,颇为将与中国的山高水长借鉴在了一起;另外莎士比亚在诗歌《一握尘土》中,也是对自然风光的这一美好进行了怀念和赞美,诗歌充满了时代内涵和直切人心的感慨。

  

总结

  山高水长之意象,既是自然的描述、又是对思想境界的超越,更是文化的传承

标签: 中国 山高水 文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558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