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清朝末年的名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经历过多次战争,也领导过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其中,他在新疆的岁月更是令人感慨万千。在这里,我们将借助左宗棠的诗句,回顾他在新疆的点点滴滴,钩沉入她的风景和历史中。
这是左宗棠在新疆布局时所写的一首诗。桃花潭位于独山子,水源来自天山雪水,湖水清澈见底。左宗棠本着开发新疆、改善民生的目的,命工匠群筑千亩可以灌溉的水塘,为当地民众解决了缺水问题,使得种植业大幅发展起来。他敏锐捕捉到了人口、土地、经济、水利的关系,尝试打破过去“土地无主、荒地入私”的因循守旧模式。在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后,他如此感慨怀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红颜薄一磁。”可见左宗棠为新疆民生长远考虑,恨不能亲手握住每一个扶人的虔诚之手。
这首诗出自《滕王阁序》,写于道光十七年。此处引用,并非是纯粹地拿来响应历史唯物主义,而是针对左宗棠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做些阐述。
左宗棠早期功业辉煌,但此后疏于政事,忽略转变将帅向政治家的角色。当他被调到新疆边疆时,才算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面对富矿山区、人口较少及贫困的状况,以及民风特异,他感触颇深。他那渴望振兴汉人文化的心愿也在这里得到落实。处境的危难,也让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海水难以胜任渴望;“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指左宗棠所面临的问题与日常遭遇的问题不一,必须要依靠智慧和情感投入才能扭转局面。
新疆面积辽阔,各族人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在此大环境下,如何达成政治和平、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左宗棠实行了一系列虽然不那么“高大上”的方式,但却是十分实际的措施。比如他鼓吹学习汉文经典,保护历史文化,同样以宣传新颖的中国风节庆,比如火把节、腊八节等方式,让人民之间的代沟得以迅速消解。在火把节那个特别奇特的晚上,左宗棠选择在城头上享受着节日灯海的美景——“火把节,月夜城头坐”,身为治理者的他卸下残酷络腮胡的外衣,取而代之的山野伴侣——更直观地展示出了新疆在他眼中平和而魅力的风姿。
说到高昌故城,自波斯早期统治时期以来就是一片商业重镇,在汉朝时期这里也曾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集市。可惜到了西汉时期,高昌故城开始由于内部矛盾不断而日渐萎靡。直至唐朝的时候,它的附庸国高昌回鹘自立,割据一方,就此夷为平地。而左宗棠,是第一个在清代为了挽救破败状态,对高昌故城进行全面修缮的将领。他的修缮从不仅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和壮大民族团结,也是希望呈现出高昌回鹘政权时期的繁华景象,重建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高昌城市。所以《高昌故城棹歌》(高文秀苑远花香,未许攀栖造不臧)描绘了修建的新园林景观——鲜花盛开的“高文秀苑”,预示政权时期的繁荣;诗末从几个方面谈到高昌故城重要性和修缮意义,也可看出他对自己的建设努力寄予了厚望。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左宗棠是左右逢源、胜利常伴的将领。而在他七十多岁时经历女儿小女儿的去世、次子妻子的过世的巨大创痛,他庸流感伤、十分隐忍,不少探马不明白这位平日爽朗的老将为何要这般深愁敛悲。此后左宗棠离开职务,度过了余生。当他九十岁时,一粒楚河汉界的小木棉却成为了他爱意沛然的话题。
木棉红,它橙艳绚丽;红果袅娜,深深浅浅。这个时候的他接下来的岁月乍看起来或许平凡无奇,但相较于一直沉迷于军事生涯,这段时光是极为珍贵的。他在这长达九十年的漫漫人生旅途上,经历过辉煌和辛酸,得失欢愉和彷徨,可以驻足持之以恒、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566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