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诗句里的城墙

作者:im 时间:2023年07月21日 阅读:112 评论:0

  

诗中的城墙

诗句里的城墙

  城墙是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从唐诗、宋词到近现代诗歌,城墙这一主题一直被诗人们所歌颂和描绘。这篇文章将探讨诗中的城墙,从不同角度解读城墙在诗歌中的意义。

  

城墙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自古以来,城墙就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建筑物之一。城墙的主要作用是为城市提供保护,使城市居民免于外敌的侵犯。同时,城墙也是城市的象征之一,代表城市的繁荣和强盛。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城墙是宏伟壮观的建筑,往往由数十尺高的石墙、城门、角楼、瓮城、护城河等构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城墙与城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易经》中有“乾坤之际,(元)亨利贞,见大人,无咎,有言不信”之卦辞,“乾”代表城墙,象征城池的巍峨和坚固。也有很多神话传说与城墙有关,如《山海经》中记载的秦始皇为了保护自己的王权,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使得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

  

唐诗宋词中的城墙

  在唐诗宋词中,城墙是常用的意象之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首诗描述的是登高望远的景象,城墙作为一种高耸的建筑,成为了诗人登楼远望时品味风光的绝佳视角。

  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王昌龄也有不少关于城墙的诗句。他的《秋夜寄邱员外》中写道:“灯花落尽子规啼,月上柳梢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中的城墙象征着寄托诗人愁思的胸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现代诗歌中的城墙

  与唐诗宋词中对城墙的赞美不同,现代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了城墙背后的历史和社会问题。如陆游的《钱塘湖春行》中就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那被岁月抚摸过的历史的感伤,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种种困境。

  在胡适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城墙作为过去时代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已显得陈旧而无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些诗句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城墙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已经大不同于古代。

  

结语

  从古到今,城墙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主题。无论是古人唐诗宋词中的赞美,还是现代诗歌中的省思,都展示了城墙对人们情感与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墙的意义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仍然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标签: 城墙 历史 诗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712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桂苑的诗句
下一篇:暗度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