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7月25日 阅读:327 评论:0

  

闭月羞花:一种深情的表达

闭月羞花诗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美丽和浪漫的诗歌。其中,用于描述女性美貌的成语或典故可谓数不胜数。而“闭月羞花”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这个成语充满了深情和赞美之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本文将探讨“闭月羞花”的由来、含义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和现代意义。

  

1. 由来:

  “闭月羞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秋水》一章中。当时庄子描写了一个少女“形容娟秀,皓齿明眸,靥辅修眉,钟鼓之声不绝于耳,执清俎而立于户下……正月之中,始皎然者三日,既而皎如日星,照境内而百里外,云暗雨散,见者如遗。” 这里“皎然者三日”指的是新月初三的时候,少女的美貌就如新月刚升起,在逐渐亮起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怯生生、含羞的姿态。而“既而皎如日星”就是形容少女美貌如满月之光,照亮着整个境内。

  

2. 含义:

  从字面上看, “闭月羞花”的意思是说某个女子的美貌超越了自然界中最美的月亮和花朵。但实际上,这个成语借用自然中最美的景象,用以赞美被描述的女性,是一种修饰性的手法,表达出深情和赞美之意。就像诗句中所说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夭。” 表达的不仅是对被描写的女性之美,更多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然界和人性之美的赞美和敬仰。

  

3. 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从唐宋时期开始, “闭月羞花”成为了一种视觉、听觉、情感上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女性之美的文学作品中。

  杜甫曾在《春夜喜雨》中写道:“撑不过微凉月色,闭门我一人,静听蟋蟀之声,怜落花之煞。” 这里“闭门我一人”与“静听蟋蟀之声”在姿态、感受上都具有“闭月羞花”的特点。宋代吴文英在《霜天晓角》中写道:“天上月儿虚玉圆,地下花儿别样鲜。” 这里“别样鲜”正是“闭月羞花”的升华。

  

4. 现代诗歌和散文中的应用:

  如今,“闭月羞花”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文学典型,出现在了各种形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中。近年来的电影和综艺节目中也出现了不少涉及“闭月羞花”的剧情。

  

  写诗的人描写世间万物时,会引用“闭月羞花”来比喻某个事物的美貌,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思想表达。比如张子谦的《望江南》中写到:“清晨起来看阳台,花片儿落无人扫。错□雨偏□明月,深闺人□闭月羞花好。” 这里“深闺人 □闭月羞花好”用来描写女子之美,让人想起那优雅、含蓄、“如花如玉”的女子形象。

  散文中也常出现“闭月羞花”这个词汇。著名作家林语堂的散文《上海》中写到:“周围的花木,有檀香树,有黄山弘毅观乘竹,有紫罗兰,白色阴天,一丝雨露,果然是闻得衣袖使人酥麻。 凤阳花开不及春,只把春来报秋知。”此处“凤阳花开不及春,只把春来报秋知”用来描绘花朵之美,而“使人酥麻”则是引用了“闭月羞花”来赞美大自然之美。

  

总结:

  “闭月羞花”不仅是一个极其美丽的比喻,同时也是一个“统领千古”的情感表达。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应用,“闭月羞花”这几个熟悉的字眼,舞动着历代文人对女性之美和自然之美的共同舞台。而在现代,这个被传承下来的成语更深地影响了我们对美的定义和品味。

标签: 女性 美貌 诗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766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颐和园的诗句
下一篇:看庭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