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诗歌被视为高雅艺术,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加入诗句,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红楼梦》的全剧终诗句是一组历史悠久、充满感情的诗句,是整个小说的压轴大戏,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痴人说梦几时休,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是“绝影儿”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它描述了薛宝钗一路走来的孤独和悲凉,又在情感的高潮中展现出她的英姿飒爽。这个“绝影儿”,既是薛宝钗的别号,也是她一生的写照。她生于名门,却饱受家族之争的阴影,她聪明美丽,却深藏着孤独和忧伤。在她面对生命的最后关头,这首诗几乎成为了她的告别信。这首诗给人一种思维上的启示,让人深刻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黄梁梦里寻她觅她,魂归何处,空余恨。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是“逍遥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小说中,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可谓是全书最动人的部分。然而,它却因故事设定的可惜而以悲剧结局收场。这首诗描绘了林黛玉的离去和贾宝玉的伤痛,其中表现出的爱情的脆弱与时间的残酷相得益彰。逍遥子则是林妹妹的化名,象征着她美好而短暂的人生。长江水东去,无尽情感流入大海,但逍遥子再也回不来了。
“惟有满地黄花,堆积在歌厅。烟气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桃花扇”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小说中,林黛玉、贾元春、邢岫烟等一干人等想借花会见贾政的机会,应用桃花扇上刻画的神仙游戏,情趣盎然。这首诗歌描述了黄香夫人,她原本只是一个为人物提供插曲的配角。但在她令人震惊的一幕中,这首诗让人想起她那短暂却充满激情的人生。遗憾的是,它也似乎在诉说这些命运多舛的人们,他们所爱之人早已渐行渐远,仅留下一地凋谢的黄花,寓言着那一段艳丽而短暂的岁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滴不尽,长久深情水。”这是“蝶恋花”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小说中,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便对她一见钟情,并以“蝴蝶”为自己的代号,与“草”的林黛玉相对。这首诗道出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深厚与长久,并且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即视落花为泥土肥料,无论是繁华还是凋败,都有价值与用处。而滴不尽,长久深情之水,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一种认知和追求。
“也曾听一帘幽梦,只是水纹罢了。轻纱敛翠,飞语笑颜如昨。疑是、瑶台琼阁,数声容鬓改。”这是“宝玉病重”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小说中,贾宝玉因思念黛玉而病倒,经医生诊断是忧郁症。这首诗描述了宝玉病前的一系列美好记忆。这些美好记忆仿佛在贾宝玉病中唤醒,又随着他的病情恍惚消逝。这是一种反思,人们应当珍爱美好记忆,因为生命无常,自然规律在不同时期洗刷掉我们的片段,但如今我依旧愿意珍藏那些在心间优美的记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全剧终”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小说《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大观园主人翁贾、史两家族废黜后衰败的故事,其思想内涵丰富,形式完备,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文学价值卓越。全剧终诗句以“满纸荒唐言”表达了“红楼梦”在文化中的淡忘,也道出了作者所经历的贫困和苦难。诗歌中表现的思想与情感,既不是纯粹的抒情,也不是单纯的对现实的嫉恨和愤怒,而是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对世间万象的深切感受。这种情感体验贯穿了整个小说,成为了整个作品的灵魂和内核。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全剧终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9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