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佛缘》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诗,全诗共二十五首,描写唐朝僧人法琳求学历程以及与佛祖之间的缘分。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助法琳与佛祖的缘分,表达了他对佛教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第一首诗《初会佛陀大师》中,白居易描述了法琳第一次见到佛陀大师的情景,令人感到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白居易借用了“渌水桥头桂叶青,武陵源里石头清”的描述法琳的身世,将法琳的命运和佛教的清净相呼应。
接着,在《见龙华山慈恩寺》和《六年出家况万行》中,白居易叙述了法琳拜入佛门后的修行历程。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法琳对佛法的钻研和执著,还反映了佛教对人的洗礼和启迪。
在《暮秋过郎中高氏庄》和《漳南林下席上作》等诗中,白居易再度描绘了法琳在禅修修行中不断寻求解脱和觉悟的过程。这些诗句充满了哲理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境界。
到了《求访菩提树下大悲院》一诗,在法琳的故事中结缘的佛陀大师再次出现,两人在菩提树下相会,达成了心灵上的契合。白居易借助佛缘之事,赞颂佛教的深度和广度,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感悟和向往。
这首诗以苍凉悲怆的情调抒发了对佛陀大师的感恩和忧思,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一些诗句如“羲和殿里弦管催,去却红楼梦一迴”、“翠微山下千年树,今日乘舟忆故园”,表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体验。
尾声的《归朝感怀寄梁员外》中,法琳回归世俗,但内心已产生了根本的改变。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出对佛陀大师和法琳的深深怀念,也展示了一个文人学士的洒脱和豁达。
总的来说,《结佛缘》以情节流畅、文笔清新的方式描绘了唐代佛教人物的传奇经历,充满了诗歌的韵味和佛教的神韵。白居易巧妙地将佛教的精髓与人生的感悟相结合,既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也留下了至今仍具有启示性的印记。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4353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