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在他的众多诗作中,对于曾经亲身拜访过的山川名胜,他常常以自然景色和宗教信仰结合的方式进行描写。其中,他到过的著名景点之一——鸡鸣寺就成为了他笔下惟妙惟肖的表现对象。
位于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间州镇,始建于南朝梁代。寺庙名号取自一则佛经:“鸡何为鸣?以时范也。”意为时间之不待,须抓紧机遇。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在隋、唐时期,鸡鸣寺风盛马肆,从皇帝到将军都前来还愿。但曾因战火而毁于唐朝天宝年间。
宋代初年,苏轼曾在抚州任职,多次前往鸡鸣寺游览。他在诗歌中对这座古老神秘的佛教圣地进行了多方位描述,并融入了自身的心情和几分世事无常的感慨。
“一忝登山翫玉洞,蹔来鸣谷泊禅舟,岩花劫火相映彻,松气凄清远涧流。”发掘了寺庙中的一些隐秘之处,这句诗描述了苏轼在洞天中漫步的惬意和心情的愉悦。他用“山麓洞天”四个字,把自然美景和人文净土完美结合。
“我曾篇柱国时,宝刹寻根状更奇。”他曾经担任过柱国,这句话折射出他的朝野历经,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信赖。笔下所描绘的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为他提供了一个冥思苦想、卸去满腹牵挂的场所。“宝刹寻根”,这里的“根”并不仅仅意为佛法的来源,更是体现了苏轼的博识和对佛法的理解。在这里,他感悟到了佛教思想中强调的宗教凝聚力之重要性,以及对世俗俄须形形色色的人物一视同仁的平等心。
“佛前呈烛古铜像,逼彼近瞧洋洋好景,赢得诸山换叶赴,笑看行者憾空游。” 在此,他以铜像来抒发自己对历史的眷恋感和东南风物的喜爱,同时也描绘了那些信士在寺庙中既谦虚、又追求明灯的天然态度。在他笔下,这种朦胧美形成了一种尊重秩序、注重内心的人态斑斓。
鸡鸣寺为中国佛教故事遗存、殿宇研究以及岩石艺术研究方面都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和研究对象。苏轼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感性地领略了佛寺的神秘和环境自然美并融合进了自身理念,对传承佛教、推动社会和谐和文化意义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以苏轼在《赤壁楼》中所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今我们已深陷世俗沉浸其中,处处忙碌,难得一闲。或许应该找个时间,前往鸡鸣寺去感悟这座佛教宝刹所带来的美好意境,体会佛教所提倡的平静心态,并在这样的景致之中心田归来,重新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挑战。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508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4-01-14im
2023-06-24im
2025-02-09im
2023-05-25im
2025-04-17im
2023-06-23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