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的哲理)

作者:im 时间:2024年02月25日 阅读:78 评论:0

  

诗词解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的哲理)

  世人只知庐山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却不知庐山的真面目,只因身处庐山之中。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秀丽风光,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寓意

  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物,却对遥远的事物充满向往。这就好比,我们常常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却不知自己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我们需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总想着远方。因为,最好的风景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警示

  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大的成就。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感悟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到困境中,看不清问题的本质。这时,我们需要跳出问题的局限,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

  总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总想着远方;要学会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

  

诗词溯源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庐山壮丽风光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期间,苏轼饱览了庐山的秀丽风光,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首《题西林壁》就是苏轼在庐山游历时有感而发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颔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登上了庐山的山顶之后,发现自己对庐山的认识仅仅是片面的,因为身处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风光,而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这句诗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物,却对遥远的事物充满向往。

  

诗人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苏东坡”。

  苏轼的作品以其豪放旷达的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而著称,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诗词流传甚广,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赤壁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标签: 诗歌与人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441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