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肠小径,又称曲径通幽、弯弯曲曲的小路。它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常见景观,被赞美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小桥流水人家”等美好的诗句。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景致和诗情画意的感受著作了许多美妙的诗句。本文将带您领略羊肠小径在诗词中的不朽魅力。
唐代以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期,诗人们对羊肠小径的赞美也贡献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杜甫的《登高》中“目穷北斗千帆过,愁随风雨逐波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述的就是在羊肠小径上俯瞰天空、看落日的美景。此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景也是在对羊肠小径美好的赞美。
宋代以文艺鼎盛时期,文人墨客们常常在羊肠小径上行走,寻找灵感和写作启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以此为题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所描述的就是羊肠小径旁的壮观景致。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文,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绘的就是沿途羊肠小路上的美景。
到了明、清两个朝代,对羊肠小径的赞美之情更加丰富和深刻。许多民间诗人在羊肠小径上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有关这一美景的诗句。如清代董斯敬在《波斯中兴戏》中写道,“清江引入小院,曲径通幽,菖蒲扉着。”这不仅描绘了羊肠小径的美好景致,更隐含了作者内心对宁静与安逸的向往。
近现代的诗人们则以更为深刻的方式来表达对羊肠小径的思念和赞美。如席慕容的经典名篇《雨巷》,其中“我也曾像你一样,沿着这条街走很久,走啊走啊,走到了这个雨季”就隐喻了羊肠小径作为回忆与感伤的象征。还有现代诗人余秋雨的《豫园游记》中,“水面绿如蓝,亭台相映成辉,曲径通幽,竹影参差”,表达了羊肠小径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遗产的高度评价。
总而言之,从唐宋到明清,再到近现代,诗人们对羊肠小径的赞美之情始终如一。他们不仅在诗词中描绘了羊肠小径的美丽和灵魂,更赋予了这一文化遗产很多深层的精神内涵。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44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3-06-18im
2023-06-16im
2023-05-28im
2025-04-18im
2023-06-09im
2023-05-25im
2023-06-19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