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和文化内涵,其中含有“瘴”字的诗句更是凸显出了中华文化中对于灾难、生死、福祸的哲学思考。本文将通过对含有瘴字的诗句进行探究,来了解这些诗句在文化和信仰上的意义。
“瀚海阑干百丈冰,五凌河畔万方霜。 西风骤起散波涛,胡沙未定气苍茫。 瘴疠临江竟日号,渔阳鼙鼓动地来。”
岑参所处的时代是唐朝中期,这个时期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及吐蕃、回纥等外族的入侵。诗中涉及到瘴疠,指的是疫病笼罩下的景象,灾难一再降临,民众集体屈服于痛苦之下。然而这种境况中,人们总能够体现出坚定不移的力量。在节日和盛典之中,民众的鼓乐阵阵,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凝聚团结的方式。这也说明唐朝时期虽经历了动荡和战火,但却仍有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精神气质。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瘴疠少风波, 身世多草木。”
唐朝诗人白居易以写景而著称,他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广袤无垠的原野为背景,描绘出了草木凋零、变化无常的景象。瘴疠在诗中反映出唐朝时期常出现的风疾、瘟疫等灾难,然而在原野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些灾难并不是生命最终的归宿。诗人通过对草木、风波、人生的类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和不确定未来的思考。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气吞山河漫乾坤, 殿开九重春色寒。 无论时世悲与乐, 出尘困苦即玄门。 瘴疠何曾劳我梦, 长夜谁不忆秦川。”
南宋时期,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诗人陆游对于战乱、人生、信仰的哲学思考十分深入,他的这篇诗在描写南宋受难历程中表达出的深奥内涵,令人叹为观止。每当遭遇寒暑、艰难困苦之时,诗人总能够回归自然、回归内心,并且感慨于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感。瘴疠在诗中体现出人类由自然造物之一所承担的苦难和命运,但他所表达的却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和决心:即便在瘟疫肆虐之时,自身依旧坚守着对人生、对信仰的执着。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春赏百花杀人剑, 夜游千古兴亡事。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瘴疠重来时, 那堪再吴越。”
唐朝文学的继承者、晚唐四杰之一李商隐所作的这首《庐山谣》以往日的亲情为题材,表达了离别之中的惆怅和思念。尤其是对于两地分隔而感到的遗憾和无奈,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在战乱和灾害面前所面临的挣扎和苦闷。然而,笔者发现在这篇诗中尽管出现了瘴疠,但与其他的诗歌作者不同,李商隐更多地关注于人类内心受到的折磨和煎熬,这种深度思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大漠穷秋何萧条? 自营谈道未能消。 秋空明月悬彩霞, 纷纷暗涌浮沉霄。 石梁水阔逢知己, 鸟道翩然入画图。 刀笔将军真白发, 也曾参战宋官家。 刘郎已恨蓝田稻, 更隔桃花三百界。 瘴疠交加乱真州, 关山阻隔断飞鸿。”
唐朝时期,大量外族人民侵入中原,导致中土失去了天下。而杜甫此时已经是一个经历过瘟疫、流浪等无数风浪的老人,他在这篇《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乱世的思考和思念。在诗中,他透过瘴疠和困境的象征,表达出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和民族未来的执念。在他看来,唯有信仰与思想的卫道者才能成为挽救乱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那些抛弃信仰、只管权利、财富的战场奸臣,则已经成为那充满瘴疠之气的真州灾区。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52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