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名家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诗词鉴赏

作者:im 时间:2024年02月26日 阅读:103 评论:0

  一、诗词鉴赏

【名家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诗词鉴赏

  1. 【诗词背景】

   辛弃疾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一首抒写个人英雄豪迈气概和复国壮志的不朽之作。诗词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辛弃疾四十三岁。

  2. 【表达思想

   诗词借用乐府中的鼓角征伐之曲调,抒发复杂的内心感受,表明自己赫赫战功、豪迈气概和复国壮志。诗前两句充满豪情壮志,三、四句描述军中生活,五、六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七、八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末句再次表达恢复中原的决心。

  3. 【赏析诗词】

   第一段:诗词开篇两句以豪迈的笔调,写出了作者英勇杀敌,所向披靡的气势,充分展现出他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第二段:诗词中部四句,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军中生活和边塞风光。第三句将军士们在击鼓呐喊声中整装待发,准备出征的壮观场面呈现出来,第四句则是描绘了边疆的雄壮风光。

   第三段:诗词后四句,作者从军旅生活转入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壮志难酬的感慨。第五、六句写作者因思念故乡而泪水盈眶,但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宏愿,他只能继续留在军营中,报效国家。

   第四段:诗词最后一句,作者再次表达了他恢复中原的决心,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二、诗词名句鉴赏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两句诗是诗词中的名句,也是整首诗词的点睛之笔。诗人借用“醉里挑灯看剑”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而“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对战场生活的思念和对沙场的无限憧憬。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两句诗是诗词中的另一名句,也是宋词中流传最广的句子之一。诗人用“众里寻他千百度”来形容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突然领悟和惊喜。

  三、诗词评价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一首豪迈悲壮、情怀激荡的不朽之作。诗词以其鲜明的意象、丰富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复国壮志和爱国主义情怀,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标签: 民间传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661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