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该诗以清明的雨纷纷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牧(803-852),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歌以七绝最为出名,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清明》、《秋夕》等。
杜牧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但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明快,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明》这首诗以清明的雨纷纷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时节阴雨绵绵,行人稀少,让人感到了无限的孤寂和凄凉。
诗的中间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感伤之情。诗人借酒浇愁,以求得暂时的忘却。但诗人的愁绪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更加浓烈了。
诗的最后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再次重复了诗的开头两句,更加深了诗的悲情气氛。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清明》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的开头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时节阴雨绵绵,行人稀少,让人感到了无限的孤寂和凄凉。诗的中间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感伤之情。诗的最后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再次重复了诗的开头两句,更加深了诗的悲情气氛。
《清明》这首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将诗人的感悟和思考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中,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清明》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歌通过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39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21im
2025-05-01im
2025-04-27im
2025-04-28im
2025-04-22im
2025-05-01im
2025-04-29im
2025-04-28im
2025-04-28im
2025-04-2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