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观沧海》是曹操于公元207年冬十月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曹操从东海之滨望海时的壮阔景象,表达了曹操的胸怀和抱负。
二、原文及拼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ōng lín jiéshí, yǐ guàn cāng hǎi.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hù m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Qiū fēng xiāo sè, hóng bō yǒng q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Rì yuè zhī xíng, ruò chū qí zhōng;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īng hàn càn làn, ruò chū qí lǐ.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Xìng shé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三、赏析
《观沧海》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诗歌。诗中,曹操用简短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1、雄壮的景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写出了诗人临海远眺的雄壮景象。“东临”二字,点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也暗示了诗人开阔的视野。“碣石”是海边的一块巨石,也是诗人登临远眺的地方。“观沧海”则写出了诗人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象,浩瀚的沧海,水天相接,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
2、丰富的意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六句诗,描绘了沧海丰富的意象。诗人笔下的沧海,水波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时,洪波涌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澹澹”二字,写出了海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景象。“竦峙”二字,写出了山岛高耸、雄伟壮观的样子。“丛生”二字,写出了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景象。“丰茂”二字,写出了百草旺盛、生机勃勃的景象。“萧瑟”二字,写出了秋风的寒凉和肃杀。“涌起”二字,写出了海浪的汹涌澎湃和气势磅礴。
3、诗人的胸怀和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诗人将日、月、星、汉等宇宙中的景象与沧海相比较,突出了沧海的辽阔和壮美,也表现了诗人自身胸怀的广阔和抱负的远大。诗人是一个有志于统一全国的英雄,他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观沧海》是一首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诗歌。诗歌语言精炼,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抱负。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诗歌中,诗人将沧海的壮阔与日月星辰的辽阔相比较,将秋风的萧瑟与洪波的涌起相比较,突出了沧海的辽阔和壮美,也表现了诗人自身胸怀的广阔和抱负的远大。
2、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诗歌中,诗人将日月星辰比作从沧海中升起,将星汉比作从沧海中流出,夸张了沧海的辽阔和壮美,也表现了诗人自身胸怀的广阔和抱负的远大。
3、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诗歌中,诗人将水比作澹澹,将山岛比作竦峙,将树木比作丛生,将百草比作丰茂,将秋风比作萧瑟,将洪波比作涌起,用生动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93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8im
2023-05-29im
2025-04-18im
2025-04-18im
2023-06-19im
2023-05-25im
2025-04-17im
2025-05-02im
2025-04-17im
2023-06-1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