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千里共婵娟的上句是什么呢?
1. 千里共婵娟的上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上句是“但愿人长久”。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于中秋之夜在密州时所作。词的开头,诗人便以一连串的疑问句,表达了对月光的思念和向往。接着,诗人想象自己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自己无法承受寒冷。于是,他只好回到人间,在月下起舞弄影。
下阕,诗人感叹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也有悲欢离合,这都是古来难全的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2. 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一轮明月。这句诗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也表达了对美好团圆的向往。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千里共婵娟这句诗,正是中秋节的最佳写照。
3. 千里共婵娟的典故
千里共婵娟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是汉昭帝时期的使臣,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得知苏武的才能后,便想将他扣留下来。苏武坚决不屈服,匈奴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牧羊。
苏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受尽了风霜之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每天都盼望着能够回到故乡。有一天,苏武正在牧羊,突然看到一只大雁从天而降。苏武抓住了大雁,在雁足上系了一封信,然后放飞了大雁。
大雁飞回到汉朝,汉昭帝收到苏武的信后,便派人去匈奴赎回了苏武。苏武回到故乡后,受到了汉昭帝的重用。
千里共婵娟的典故告诉我们,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一轮明月。这句诗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也表达了对美好团圆的向往。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96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