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苏轼与大江东去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2日 阅读:58 评论:0

   1. 苏轼其人

苏轼与大江东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浮沉,但其性格旷达,乐观豁达,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诗词豪放洒脱,气势磅礴,有“一洗万古凡马空”之誉;其散文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有“无事不可入文章”之说;其书法飘逸俊逸,洒脱不羁,有“苏体”之称;其绘画独具一格,意境深远,有“东坡画派”之名。

   2. 苏轼与大江东去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饱经沧桑,其诗词中也常流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思量。其中,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最为著名,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更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这句词出自苏轼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秋,应友人邀请,游览赤壁时所作。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赤壁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周瑜率领东吴联军在此大破曹操率领的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苏轼游览赤壁时,正值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江风习习,景色宜人。苏轼面对浩渺无垠的长江,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万千。他想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他们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如今却早已化为尘土。再想到自己宦海浮沉,仕途坎坷,不禁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

   3. 诗词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阕主要写景,下阕主要抒情。上阕写赤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渲染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下阕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表达对风流人物的景仰和对自身仕途坎坷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苏轼站在赤壁之上,面对浩渺无垠的长江,想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他们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如今却早已化为尘土。不禁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

  “浪淘尽”三字,形象地写出了长江的无情和时间的残酷。它把风流人物比作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无情地淘尽,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

  “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写出了风流人物的非凡成就和不朽功勋。他们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和风采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4. 苏轼的旷达胸襟

  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仕途坎坷,但他却能以豁达的胸襟面对这一切。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意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杯酒倒进江中,就像梦一样消逝了。苏轼用这种旷达的胸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坎坷,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旷达胸襟,不仅体现在他面对人生挫折和坎坷时的态度上,也体现在他对仕途功名的态度上。他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意思是说,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苏轼把仕途功名比作浮云,把清风明月比作真谛。这说明苏轼对仕途功名并不热衷,他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享受。

   5. 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却以其旷达的胸襟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旷达胸襟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标签: 诗歌与人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220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