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卖炭翁译文:解读唐朝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困苦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阅读:120 评论:0

   一、诗歌背景:

卖炭翁译文:解读唐朝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困苦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卖炭翁在严冬时节进城卖炭的艰难情景,反映了底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

   二、诗歌译文:

  1. 卖炭翁,天寒日暮山溪村。

  卖炭的老头,在寒冷的天气里,在傍晚的时候,从山里的溪边村庄出来。

  2. 白发披肩露顶,足步蹒跚艰难行。

  满头的白发披散在肩上,头顶上没有帽子,一步一步地艰难行走。

  3. 困守一炉争炭暖,饥挨饿落井中。

  紧紧地围着一炉炭火,争抢着取暖,饥饿难耐地把煤炭当饭吃。

  4. 一车炭,九分寒。

  一车炭火,能抵御九分寒冷。

  5. 晨兴炊熟饭,暮去卖残炭。

  早上起来做熟了饭,傍晚出去卖剩下的炭。

  6. 百钱得百斤,担头挑到城中。

  一百文钱买了一百斤炭,挑到城里去卖。

  7.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腹充。

  卖炭得到了钱用来做什么?买些衣服,吃饱肚子。

  8. 记得去年冬,孙女冻死在街头。

  我还记得去年冬天,我的孙女冻死在街头。

  9. 今冬或可活,况且有炭暖。

  今年冬天也许可以活下去,况且还有炭火取暖。

  10. 卖炭翁,一声吆喝过街穿。

  卖炭的老头,一边吆喝一边走过大街小巷。

  11. 天色昏黄日又落,归途万里又如何。

  天色昏黄,太阳又落山了,回家还有万里的路,该怎么办呢?

   三、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卖炭翁在严冬时节进城卖炭的艰难情景,反映了底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刻画了一个饱经风霜、饱尝辛酸的老人形象。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描写,但读来却令人心酸落泪。

  诗的第一、二句,点明了卖炭翁的卖炭背景。卖炭翁在严冬时节,为了讨生活,不得不进城卖炭。诗中的“天寒日暮”和“白发披肩露顶”,写出了卖炭翁的艰辛和困苦。

  诗中的“足步蹒跚艰难行”,写出了卖炭翁的年老体衰。这个细节,不仅表现出卖炭翁的体力不支,而且也暗示了他的生活艰辛。

  诗中的“晨兴炊熟饭,暮去卖残炭”,写出了卖炭翁的勤劳和节俭。卖炭翁一家,虽然贫穷困苦,但他们仍然勤勤恳恳地劳动,努力地生活。

  诗中的“百钱得百斤,担头挑到城中”,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和劳累。卖炭翁挑着沉重的炭担,走几十里的山路,来到城里卖炭。这一路,他是多么的辛苦和劳累啊!

  诗中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腹充”,写出了卖炭翁的愿望。卖炭翁卖炭得到的钱,除了买些衣服,吃饱肚子之外,别无他求。

  诗中的“记得去年冬,孙女冻死在街头”,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惨经历。卖炭翁的孙女,去年冬天冻死在街头,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悲痛啊!

  诗中的“今冬或可活,况且有炭暖”,写出了卖炭翁对今年冬天的期望。卖炭翁今年冬天有炭火取暖,他希望今年冬天可以活下去。

  诗中的“天色昏黄日又落,归途万里又如何”,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彷徨。天色已经昏黄,太阳又落山了,卖炭翁还没有卖完炭。他还要挑着沉重的炭担,走几十里的山路,回家。这漫长的归途,对一个年老体衰的老人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和无望啊!

  卖炭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语言朴实、生动,细节真实、感人,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怀。

标签: 民间传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454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