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之谓道:悠游天地,超然物外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4日 阅读:69 评论:0

  一、率性之本义:天性与本性

率性之谓道:悠游天地,超然物外

  1. 自然之性:

   率性,出自《孟子·尽心上》:“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率顺本性就是遵循道德,修养道德就是教育。这里的“性”,是指天性、自然之性,即与生俱来的天资和禀赋,这种天性是普遍的、共同的,不因人而异。

  2. 本然之性:

   率性,还意为顺其本性、本然之性。本性,是孟子对性的一种辨析,认为天性虽普遍、共同,但也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而本性是指不受外力干扰的自然状态,是天性纯真无伪的状态。

  二、率性之谓道:顺其自然,无违本心

  1. 顺道而行:

   率性之谓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本性去生活。孟子认为,自然之道是仁义礼智,而本性就是仁义礼智,因此,顺其自然、率性而行就是顺应道德,实现德性。

  2. 无违本心:

   率性之谓道,也是无违本心,不违背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观。孟子认为,道德不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是内在的心灵状态,因此,率性而行就是遵从内心的声音,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三、率性之妙用:返璞归真,悠游天地

  1. 返璞归真:

   率性而行,可以返璞归真,回归到最纯净、最本真的状态。孟子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仁义礼智,而仁义礼智的根源就是性,因此,率性而行就是回归到道德的本源,回归到生命的本真。

  2. 悠游天地:

   率性而行,可以悠游天地,超然物外。孟子认为,道德是自然之理,而自然之道是无穷无尽的,因此,率性而行的人能够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不受外物的束缚,获得内心的自由和解脱。

  四、率性之践行:格物致知,存心养性

  1. 格物致知:

   率性而行的前提是格物致知,即通过格物穷理,获取知识,认识事物本质,从而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孟子认为,格物致知是修养道德的基础,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达到率性而行的境界。

  2. 存心养性:

   率性而行的关键是存心养性,即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涵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孟子认为,存心养性是修养道德的根本,只有通过存心养性,才能达到率性而行的境界。

  五、结语:率性之道的永恒价值

  1. 修身之本:

   率性之道是修身之本,是道德修养的根基。通过率性而行,人们可以返璞归真,获得内心的自由和解脱,从而达到道德的完善。

  2. 齐家之源:

   率性之道是齐家之源,是家庭和睦的基础。通过率性而行,家庭成员可以互相尊重、理解、包容,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3. 治国之理:

   率性之道是治国之理,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通过率性而行,统治者可以顺应民心,施行仁政,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4. 平天下之大道:

   率性之道是平天下之大道,是实现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通过率性而行,人们可以互相尊重、理解、包容,消除仇恨和冲突,从而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

标签: 当代文学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518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