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苏轼 定风波:一首穿越千年的旷世之作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阅读:133 评论:0

  一、定风波词牌小考

苏轼 定风波:一首穿越千年的旷世之作

  1. 词牌名由来

  定风波,又名"定风波令"、"西湖"。据乐府杂录引唐人韦应物诗曰:"定风波是远曲,句有长短缓急。每首有五言六句,又四言八句,甚似《梁尘吟》矣。皆以壮士不遇为义。"由此可知,定风波一词牌源于唐代的远曲。

  2. 词牌格律

  定风波在曲牌名下通称定风波令。定风波是双调四十五字上下阕词牌。单调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双调四十五字,上下阕各六句,四句三平韵,一韵到底,换头两句四平韵,中间四句三仄韵。

  二、苏轼 定风波背景及版本

  1. 背景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黄州。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就有这首定风波。

  2. 版本

  定风波一词有多个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是《东坡志林》版本,一是《苕溪渔隐丛话》版本。

  三、定风波赏析

  1. 上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上阕写诗人漫步山林,不畏风雨的从容淡泊和乐观豁达的心境。首句描写了雨打树叶的声音,通过对声音的听觉描写,烘托出雨势之大。接着"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三句,写诗人冒雨前行,毫无畏惧。

  2. 下阕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阕写诗人回望自己走过的路,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首句"回首向来萧瑟处",诗人回顾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苦挫折,感叹人生的艰难。

  四、定风波的艺术成就

  1. 语言生动形象

  定风波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就将雨打树叶的声音描绘得惟妙惟肖。

  2. 节奏明快流畅

  定风波的节奏明快流畅,富有动感。如"竹杖芒鞋轻胜马",就将诗人漫步山林的轻松惬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意境深远辽阔

  定风波的意境深远辽阔,令人回味无穷。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定风波的影响

  定风波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赞赏有加。如宋代的著名诗人陆游就曾说:"定风波,千古绝唱。"

  六、定风波版本异文

  1. 东坡志林版本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 苕溪渔隐丛话版本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定风波的写作背景与思想感情

  1. 写作背景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黄州。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就有这首定风波。

  2. 思想感情

  定风波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八、定风波的艺术特点

  1. 语言生动形象

  定风波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就将雨打树叶的声音描绘得惟妙惟肖。

  2. 节奏明快流畅

  定风波的节奏明快流畅,富有动感。如"竹杖芒鞋轻胜马",就将诗人漫步山林的轻松惬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意境深远辽阔

  定风波的意境深远辽阔,令人回味无穷。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

标签: 诗歌与人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617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